00:00 / 04: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00: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9
愚公5天前
#小程序推广计划 #公序良俗、社会公德、民法。太家好!今天又接着上一个视频继续为大家剖析。 二、社会公德 1. 精准定义: 社会公德,是指社会全体成员为维护社会正常生活所共同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它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公民在公共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具备的品德。 2. 核心特征与适用层面: 道德规范基础性: 它是道德体系中最基础、最广泛的部分,而非高标准的道德要求。如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 · 调整范围的广泛性: 主要调整非亲密关系的社会成员之间在公共领域的关系。 · 实施机制: 主要依靠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和个人的内心信念来维持。违反社会公德,通常会受到道德谴责,而非直接的法律制裁。但当某种社会公德被法律所吸收,违反它就会同时触犯法律(如随地吐痰可能违反《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3. 恰当的例子: 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插队。 · 随地吐痰、乱扔垃圾。 、损坏公共设施(如共享单车、公园长椅)。 在网络上发布侮辱性言论,进行人身攻击。 三、两者的关系与区别(精准辨析)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我们可以用一个表格来总结: 维度:公序良俗 社会公德 性质 法律原则(已法律化) 道德规范(是道德的基础部分) 功能 司法工具,用于裁判民事行为的法律效力 行为准则,用于引导公民的日常行为 约束力 国家强制力保障,违反则法律行为无效 主要靠社会舆论和内心自律,约束力较弱 范围 相对宏观和抽象,关注社会根本秩序和基本伦理 相对具体和微观,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 关系 社会公德是“善良风俗”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来源。当一种社会公德被认为对整个社会共同体至关重要时,就可能通过立法或司法判例被上升为“公序良俗”的一部分,从而获得法律强制力。 总结: 公序良俗 是一个“法律容器”,它将社会中最为核心和重要的道德与秩序要求装入其中,并赋予其法律的强制力,是法律对道德的底线吸纳。 社会公德 是弥漫在社会中的道德空气,是公民行为的普遍准则,其大部分内容依靠自觉遵守,只有那些触及社会根基的部分才会被“公序良俗”这个法律容器所捕获。 谢谢聆听! 尚礼 2025年11月10日于厦门
00:00 / 02: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愚公5天前
#小程序推广计划 #公序良俗 、社会公德、民法。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上一个视频,来精准、恰当地解释“公序良俗”和“社会公德”这两个概念,并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与区别。 一、公序良俗 1. 精准定义: 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的合称。它是一个源自大陆法系(尤其是德国、法国、日本及我国台湾地区)的法律基本原则,现已明确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公共秩序: 指国家与社会存在、发展所必需的一般秩序,包括政治秩序、经济秩序、生活秩序等。它强调的是社会整体的稳定与安全。 · 善良风俗: 指社会全体成员所普遍认同、遵循的道德准则和伦理观念。它强调的是社会共同体中积极的、健康的道德风尚。 2. 核心特征与法律地位: 法律原则性: 它不是一条具体的行为规则,而是一项基础性的法律原则。当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时,法官可以依据“公序良俗”原则来认定某一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民法典》第153条: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 内涵的抽象性与开放性: 其具体内容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价值观的变迁而不断丰富和调整。例如,过去可能不包括网络秩序,而现在网络空间的公共秩序已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 · 功能: 主要功能是划定个人意思自治(契约自由)的边界。即使合同双方自愿,如果内容违背公序良俗(如签订代孕合同、赌债偿还协议),法律也不予保护。 3. 恰当的例子: 设立“小三”赠与合同,损害社会家庭伦理,违背善良风俗。 · 签订合同从事走私、洗钱等犯罪活动,破坏公共秩序。 · 在房屋内开设赌场或制造噪音严重扰民,既违背了社区生活的公共秩序,也违背了邻里和睦的善良风俗。 谢谢聆听! 尚礼 2025年11月10日于厦门
00:00 / 02: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8: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6
00:00 / 06: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9
00:00 / 00: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4
00:00 / 05: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9: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