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56: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0
00:00 / 00: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
00:00 / 1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00:00 / 04: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1: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中医文化 #中医养生 #中医科普 #神农本草经 柴胡 柴胡 基本概述 别名:北柴胡、硬柴胡、竹叶柴胡(狭叶柴胡) 拉丁学名:Bupleurum chinense 药用部位:根 来源分布:柴胡(Bupleurum chinense)主产于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及西北地区;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分布于华北、东北、江苏、安徽等地 炮制与性状:采挖后除去杂质,晒干生用;以根条粗长、质地坚实、气味清香者为佳 药性 苦、辛,微寒;归肝、胆经 核心功效 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调经止痛 临床应用 1. 感冒发热,寒热往来:为少阳病要药,适用于邪在半表半里所致寒热交替、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等症,常与黄芩、半夏、生姜配伍(小柴胡汤)。 2. 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调理肝气郁结,改善情志抑郁、胸胁胀痛、经前乳房胀痛等,可配香附、川芎、白芍(柴胡疏肝散)。 3. 气虚下陷证:用于脾胃虚弱所致脏器下垂(胃下垂、子宫脱垂)、久泻脱肛等,常与黄芪、党参、升麻同用(补中益气汤)。 4. 其他:现代常用于慢性肝病、抑郁症、更年期综合征的辅助治疗,借助其抗炎、保肝、调节免疫的作用。 常用配伍 - 配黄芩:和解少阳、清半里之热(小柴胡汤) - 配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小柴胡汤) - 配白芍:柔肝止痛、调和肝脾(四逆散、逍遥散) - 配黄芪、升麻:增强升阳举陷之力(补中益气汤) - 配香附、川芎:疏肝理气、活血止痛(柴胡疏肝散) 用法用量 煎服,3~10g;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宜生用,和解退热可适当增加剂量 使用注意 - 阴虚火旺、肝风内动者慎用,以免耗伤阴液 - 不宜过量久服,可能引发头晕、失眠、食欲减退 - 孕妇慎用,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 传统主张慎与藜芦同用 古籍出处 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上品),《伤寒论》《金匮要略》《本草纲目》均有详细记载
00:00 / 01: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4: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0
00:00 / 03: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
00:00 / 01: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3: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9
00:00 / 01: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1: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4
00:00 / 03: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中医古籍讲解中医养生知识神农本草经女萎 **女萎** ### 基本概述 **名称**:女萎 **别名**:蔓楚、牡丹蔓、山木通(部分地方称谓)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女萎(*Clematis armandii* Franch.)的藤茎、叶或根。春、秋季采收,晒干入药。 **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膀胱经。 --- ### 功效与作用 1. **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阻所致的关节疼痛、屈伸不利、肢体麻木等症。 2. **温中理气**:可缓解脾胃虚寒引起的腹痛、肠鸣、呕吐、泄泻等。 3. **利尿消食**:有助于小便不利、水肿及食积不化、脘腹胀满等症状。 --- ### 临床应用 - **风湿痹证**: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痛属寒湿者,常配伍独活、威灵仙、桂枝等。 - **脾胃虚寒之吐泻腹痛**:适用于寒邪伤中、运化失常所致的急性胃肠炎、慢性腹泻等,可与干姜、白术、木香同用。 - **湿阻气滞之小便不利、轻度水肿**:配合茯苓、泽泻、车前子等以增强利水渗湿之功。 - **饮食积滞**:用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常与陈皮、神曲、谷芽等消食导滞药同用。 --- ### 使用注意 - **阴虚内热、实热证忌用**:因本品性温,易助火伤阴,发热口渴、舌红少苔者慎用。 - **孕妇慎用**:尚无明确毒性研究,建议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 **不宜久服**:长期使用可能耗伤津液,应中病即止。 --- ### 药物配伍参考 - 配**独活、防风**:增强祛风除湿之力,主治风寒湿痹。 - 配**干姜、木香**:温中行气止痛,治寒湿腹痛泄泻。 - 配**茯苓、泽泻**:利水消肿,用于水湿内停所致小便不利、浮肿。 --- ### 出处 《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中国药典》地方药材标准收录品种。 > 注:女萎与“女萎散”、“女萎汤”等方剂不同,目前未见经典古籍方剂以“女萎”为主要组成的成方记载,多作单味或随证配伍使用。临床应用应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进行。
00:00 / 01: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2: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1: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1: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3: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4
00:00 / 1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1
00:00 / 02: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