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4: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85
抗日民族英雄 #周至柔, 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是国民党空军一级上将,也是还是陈诚土木系核心将领,更是民国空军的先驱代表人物, #马占山, 出身于绿林,发迹于奉系。任清军哨长,后任黑龙江省骑兵总指挥和黑河警备司令。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马占山任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他指挥的江桥抗战打响了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第一枪。1932年2月诈降日军,4月通电反正,任黑龙江救国军总司令,重创日军。后在日军进攻下退入苏联境内。1933年返回上海。1936年参与西安事变。 马占山在“七七事变”后,任东北挺进军总司令,坚持武装抗日,参加了绥远保卫战,阴山血战。解放战争期间,他又为和平而奔走,对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立下了功劳。1950年马占山病逝于北京寓所。 #卫立煌, 戎马一生,以能征惯战著称是国民党的“五虎将”之一,在蒋介石军事集团中被视为“嫡系” 中的杂牌军在辽沈战役失败后被撤职查办,软禁于南京。1949年获释出走香港。1955年回到北京。 #廖耀湘, 黄埔六期,他参加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昆仑关战役。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收复失地8万多平方公里,歼灭、俘获日军10万余人,有“中国的巴顿”之称。 1946年第九兵团司令,但在辽沈战役中战败被俘。此后一度在南京军事学院为教员。 #万福麟, 奉系将领,1928年任东北边防军副总司令。1929年任黑龙江省政府主席、防俄军总司令。1930年随张学良入关参加中原大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任第四军团军团长。1933年与张学良等27名将领向全国通电,决心抗击日军,率部参加长城抗战。后任第五十三军军长,驻防保定地区。参加平汉线北段对日作战,负责防守大清河、永定河一线。1938年任第二十六军团军团长,率部参加武汉保卫战。
00:00 / 00: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16
00:00 / 01: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1
00:00 / 13: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71
前行1周前
吴石临终前的两个电话,为何会选择打给他们?交代了哪些后事? 1950年6月10日上午,吴石在马场町看守所拨通了人生中最后的两次通话。第一个他打给了自己的上司国防部总长兼空军总司令周至柔,可周至柔听到电话那头传来的是吴石的声音后,立马以正在开会为由,迅速挂断了。 吴石也没想到,他与周至柔既是保定军校的校友,又是抗战时期的亲密战友,可到最后周至柔会选择与他保持距离,生怕耽误了半点前程。 随后,吴石拨通了另一个熟悉的号码,此时距他行刑已不足两小时了。这次他打给的是陈诚将军。根据陈诚将军后来的回忆,当时大致的电话内容是这样的。 吴石:辞修兄(陈诚字辞修),是我吴石。陈诚:虞熏兄,你怎么能…....? 吴石打断了他的话:“别多问,时间不多了,今日找你,只为托付家事,内子体弱,小儿尚幼,我死后他们在台无依无靠,念往日情分,拜托你多照看一二。” 陈诚沉默了片刻,语气复杂:“你放心,吴家上下,我会安顿的,可你...为何要走到这一步?” 吴石轻笑了一声:“我吴石戎马一生,求的是民族一同,不是派系纷争,今日身死,不过是遂了初心,没什么可后悔的!辞修兄,你我相识数十载,你知我性格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道不同不相为谋,若为苟活背弃信念,那才是真的耻辱。” 陈诚长叹一声:“我懂,可如今这般结局,太苦了!”吴石:“不苦,只是可惜,未能亲眼见山河无恙,往后若有机会,替我看看故土江南,告知后人,莫忘家国。” 陈诚:“我会的,还有什么要交代?” 吴石:“无他,烦请转告周至柔不必介怀,同窗一场,也算圆满,就这样吧,保重,辞修兄!” 说完吴石就挂断了电话。后面的若干年,陈诚将军也做到了对吴石的承诺,暗中帮助他的妻子与儿女,所以他的儿子吴健成才有机会进入台湾大学学习,并考入美国知名大学深造,后面与母亲定居在了美国。这一切都离不开陈诚的安排与资助! 很多人会好奇,吴石在临终前为何会选择打给他们俩?其实翻看历史不难发现,吴石选择周至柔的考量。首先他们俩是保定陆军军官的同窗,在学习期间,吴石曾在周至柔发高烧时,悉心照料他。 后来两人在抗战时期有过密切的合作,共同为抗击日军做出了贡献,虽然后来俩人政治立场有所分歧,但过去的种种都存在于吴石心中,同样也存在于周至柔心里。 从被保密局抓起来的那天起,吴石就做好了赴死的准备,所以他打电话给周至柔并非要对方救他,而是以一种平静的方式,跟他做个告别,并让他照顾自己的妻儿。
00:00 / 01: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6
吴石临终前的两个电话,为何会选择打给他们?交代了哪些后事? 1950年6月10日上午,吴石在马场町看守所拨通了人生中最后的两次通话。第一个他打给了自己的上司国防部总长兼空军总司令周至柔,可周至柔听到电话那头传来的是吴石的声音后,立马以正在开会为由,迅速挂断了。 吴石也没想到,他与周至柔既是保定军校的校友,又是抗战时期的亲密战友,可到最后周至柔会选择与他保持距离,生怕耽误了半点前程。 随后,吴石拨通了另一个熟悉的号码,此时距他行刑已不足两小时了。这次他打给的是陈诚将军。根据陈诚将军后来的回忆,当时大致的电话内容是这样的。 吴石:辞修兄(陈诚字辞修),是我吴石。 陈诚:虞熏兄,你怎么能…….? 吴石打断了他的话:“别多问,时间不多了,今日找你,只为托付家事,内子体弱,小儿尚幼,我死后他们在台无依无靠,念往日情分,拜托你多照看一二。” 陈诚沉默了片刻,语气复杂:“你放心,吴家上下,我会安顿的,可你...为何要走到这一步?” 吴石轻笑了一声:“我吴石戎马一生,求的是民族一同,不是派系纷争,今日身死,不过是遂了初心,没什么可后悔的!辞修兄,你我相识数十载,你知我性格—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道不同不相为谋,若为苟活背弃信念,那才是真的耻辱。” 陈诚长叹一声:“我懂,可如今这般结局,太苦了!” 吴石:“不苦,只是可惜,未能亲眼见山河无恙,往后若有机会,替我看看故土江南,告知后人,莫忘家国。” 陈诚:“我会的,还有什么要交代?” 吴石:“无他,烦请转告周至柔不必介怀,同窗一场,也算圆满,就这样吧,保重,辞修兄!” 说完吴石就挂断了电话。后面的若干年,陈诚将军也做到了对吴石的承诺,暗中帮助他的妻子与儿女,所以他的儿子吴健成才有机会进入台湾大学学习,并考入美国知名大学深造,后面与母亲定居在了美国。这一切都离不开陈诚的安排与资助! 很多人会好奇,吴石在临终前为何会选择打给他们俩?其实翻看历史不难发现,吴石选择周至柔的考量。首先他们俩是保定陆军军官的同窗,在学习期间,吴石曾在周至柔发高烧时,悉心照料他。 后来两人在抗战时期有过密切的合作,共同为抗击日军做出了贡献,虽然后来俩人政治立场有所分歧,但过去的种种都存在于吴石心中,同样也存在于周至柔心里。 从被保密局抓起来的那天起,吴石就做好了赴死的准备,所以他打电话给周至柔并非要对方救他,而是以一种平静的方式,跟他做个告别,并让他照顾自己的妻儿。
00:00 / 02: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2: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06
00:00 / 02: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高级中学前身为1934年周至柔将军创办的“民国空军子弟学校”,位于杭州笕桥中央航空学校内。 1937年“七·七”事变后,“民国空军子弟学校”迁至成都并改名为“航空委员会直属子弟学校”。 1945年,“航空委员会直属子弟学校”随军由成都迁至南京,建址于白下路八府塘。 1948年,“航空委员会直属子弟学校”迁至台湾,有部分师生留在大陆。学校由中共地下党员高拙生接办,挂牌“私立空军子弟学校”,并由小学编制改为中学编制。 1949年9月,南京市人民政府接管,将“私立空军子弟学校”与“南京第一初级中学”合并,在八府塘原空军子弟学校旧址成立“南京市第七中学”,共15个班(初中11个班,高中4个班),学生600余人,校舍为清末民宅平房20余间,占地6亩。至1956年,学校发展到26个班(初中14个班,高中12个班),学生1300余人。 1960年,“南京市第七中学”成为省教育厅学制改革“五年一贯制”试点学校。 1968年12月,“南京市第七中学”迁至雨花台区农村,改名为“铁心桥中学”。 1979年,“铁心桥中学”在御道街原南京市第四十八中学校址上改建,并恢复校名“南京市第七中学”。并于1980年,迁入御道街35号新址。新学年招收初中新生6个班,高中新生2个班。全校师生1100余人(其中教职工107人)。 1985年12月16日,南京市教育局与南京航空学院在“联办南航附中协议”上签字,原南京七中更名为“南京航空学院附属中学”。同年底学校被评为南京市文明单位。 1993年,因南京航空学院更名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8 ,学校更名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中学”。 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中学校门 2000年3月,南京市第五十三中学并入南航附中。9 2004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中学分设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高级中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初级中学”,南航附属初级中学在尚书村79号(原南京五十三中校址)办学。9 办学条件 硬件设施 截至2014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高级中学的教室均配有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建有双向闭路电视教学系统、中等局域校园网、500余台电脑全部入网,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之中;学校拥有标准化的理化生实验室、信息技术教室、通用技术专用教室等;并建有300米塑胶田径场、室内篮球馆、乒乓馆、健身馆等。2009年扩建了学生餐厅和食堂;并
00:00 / 00: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1: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吴石临终前的两个电话,为何会选择打给他们?交代了哪些后事? 1950年6月10日上午,吴石在马场町看守所拨通了人生中最后的两次通话。第一个他打给了自己的上司国防部总长兼空军总司令周至柔,可周至柔听到电话那头传来的是吴石的声音后,立马以正在开会为由,迅速挂断了。吴石也没想到他与周至柔既是保定军校的校友,又是抗战时期的亲密战友,可到最后周至柔会选择与他保持距离,生怕耽误了半点前程。 随后,吴石拨通了另一个熟悉的号码,此时距他行刑已不足两小时了。这次他打给的是陈诚将军。根据陈诚将军后来的回忆,当时大致的电话内容是这样的。 吴石:辞修兄,是我吴石。 陈诚:真熏兄,你怎么能..? 吴石打断了他的话:“别多问,时间不多了今日找你,只为托付家事,内子体弱,小儿尚幼,我死后他们在台无依无靠,念往日情分,拜托你多照看一二。 陈诚沉默了片刻,语气复杂:“你放心,吴家上下,我会安顿的,可你.为何要走到这一步?吴石轻笑了一声:“我吴石我马一生,求的是民族一同,不是派系纷争,今日身死,不过是遂了初心,没什么可后悔的!辞修兄,你我相识数十载,你知我性格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道不同不相为谋,若为苟活背弃信念,那才是真的耻厚。“陈诚长叹一声:“我懂,可如今这般结局,太苦了!"吴石:“不苦,只是可惜,未能亲眼见山河无盖,往后若有机会,替我看看故土江南告知后人,莫忘家国。”陈诚:“我会的,还有什么要交代?吴石:无他,烦请转告周至柔不必介怀,同窗一场,也算圆满,就这样吧,保重,辞修兄!” 说完吴石就挂断了电话。后面的若干年,陈诚将军也做到了对吴石的承诺,暗中帮助他的妻子与儿女,所以他的儿子吴健成才有机会进入台湾大学学习,并考入美国知名大学深造,后面与母亲定居在了美国。这一切都离不开陈诚的安排与资助!所以说,若没有陈诚将军,吴石的家人的命运会大不相同,是他暗中保护了烈士的家属,解决了英雄最后的担忧! #缅怀英烈 #因为一个片段看了整部剧 #万万没想到#精彩片段#影视剪辑
00:00 / 01: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9
00:00 / 04: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47
00:00 / 01: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