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8
00:00 / 01: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0
00:00 / 01: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20
00:00 / 04: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
韦诚忠2年前
百寿山北垌古民居始末记。广西桂林市永福县韦诚忠整编。“百寿镇山北垌古民居”位于广西桂林市永福县百寿镇山北垌屯,民居为莫氏族人,祖籍广东廉江,迁移广西永宁州(今广西桂林市永福县百寿镇)300余年,书香门第,人丁兴旺,拥有良田近千亩,曾兴盛百余年。清代广西千总(相当于县、市公安局长、主管治安)莫贻民主持筹建山北垌庄园,规划建成“三街六巷、五福朝寿”的“书田庄”,尚未全面完工,因桂林战事吃紧,就忙着回桂林带兵打仗,山北垌庄园建设的后续工程就此停了下来,但大部分已完工。山北垌古民居占地五十余亩,烧制青砖汉瓦,就地取材,用去六亩田泥,采石劈掉半座石山。民居建筑木质结构,井井有条,房子与房子,房子与庭院互通相连,设置防洪防讯防旱设施,民居前有一广场,全用凿好的长方形青石板铺砌,民居以“莫氏家祠”为中心点,家祠大门为“龙头”,左右的琉璃窗为“龙眼”,再左右围墙侧门上的翘檐雨挡为“龙角”。四周围的房屋陡水均朝内,从建筑风水上说,意为“肥水不流外人田”,民居内部街巷结构,形成一个回环迷宫,街巷有六个月亮门连通,檐廊相接,雨天无需戴雨具即可安全回到家里,各户门窗、香火柜都是雕花,廊檐柱磴也都精雕细刻,家家门庭院落看上去都显得清幽典雅而富丽庄严,很有书香气息!1958年,百寿中学师生去山北垌帮助“双抢”(收割插田),有的学生进村玩耍,结果找不到出路,可见其布局严谨!村里设置炮楼四座,有家丁持枪看守,防备土匪进村。清咸丰9——11年,太平天国石达开领兵三过永宁州,因粮草短缺,曾围攻山北垌村,莫氏族人误为土匪,进行抵抗,村中一座五层高的八角楼被焚毁,另一座炮楼不慎引爆倒塌,石达开还用大刀怒斫莫氏家祠前的廊柱一刀,其刀痕现在尚存,怒气之下,石达开还令兵拾柴草在莫氏家祠门前放火,至今莫氏家祠门石上还留有当年火烧石裂的痕迹,当莫氏族人知道是太平天国起义军后便开仓纳粮,供粮草数百担。莫贻民死后,埋葬在桂林,1977年,桂林造纸厂扩建厂房,莫贻民的坟墓要迁走,挖开坟墓,莫贻民的尸身保存完好,后保存在桂林博物馆。百寿山北垌古民居,原有炮楼四座,雄伟壮观,为永宁州当时最为豪华的庄园。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尚存炮楼两座,七十年代末已拆毁。岁月沧桑,山北垌辉煌的过去已不复存在,其古朴典雅的岭南建筑只还有五分之一数尚存,很多房屋年久失修而倒塌破败,庄严的莫氏家祠也遭厄运,珍贵文物保存无几,不少游客为之遗憾。谢谢观看!
00:00 / 03: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2: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86
00:00 / 01: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5
00:00 / 08: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8
00:00 / 03: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7
#“状元故里•魅力永福”#在广西永福县百寿镇乌石屯,有一处令人心醉的“花河”。这里群山环抱,宁静祥和,一条清澈的小河从村边蜿蜒而过。而河中,生长着一种神奇的植物 —— 海菜花,让这条河成为了名副其实 “会开花的河流”。当我驱车进入乌石屯,就被眼前的景象吸引。每年的春夏两季是海菜花的最佳观赏期。仔细瞧那海菜花,它的花朵洁白无瑕,花瓣呈半透明状,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微光。它虽然生长在水里,但根部却紧紧抓住湖底,花开于湖面,既不随波逐流,也不轻易放弃。海菜花对水质要求极高,能在此旺盛生长,可见这里的水质优良。河边热闹非凡,游客们纷至沓来。他们有的拿着相机,忙着捕捉海菜花的美丽瞬间;有的乘坐游船,在河中近距离欣赏这花海。村民们也抓住商机,纷纷开起了农家乐,有的卖一些农产品。一艘艘游船在河中穿梭,载着游客们领略海菜花的独特魅力,还有一些姑娘和大姐们在岸边或船头,摆起PS,留下一张张倩影。一位村民满脸笑容地对我说:“现在每天都有好多游客来,村子里人气旺得很,我们的收入也跟着涨啦!” 一位负责工程的年轻人告诉我:他们负责的乌石屯的海菜花湿地升级改造工程已经完成,正努力打造成热门旅游景点。海菜花不仅装点了这片山水,更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这场与海菜花的邂逅,令人难忘,也让我看到了自然馈赠的美好与力量。
00:00 / 02: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1: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2: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行为天下11月前
永福有一个穿岩红枫谷,你知道吗?它就在永福百寿镇穿岩屯境内,那就跟着我的视频去感受一下千年红枫如火的沧桑岁月、铁马冰河如梦来的穿岩古道,还有那古来征战几人回的将军牧场(红枫谷),更有荡气回肠的神秘穿岩。红枫谷、穿岩古道,均位于广西桂林市永福县百寿镇江岩村委穿岩屯以南约700米至茶树坪屯境内,穿岩内有石窟寺及石刻,年代隋至清,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出行车辆可停在穿岩屯村口,从村口步行进入穿岩古街。古街民风古朴,街道宽敞,两旁屋舍青砖青瓦。穿岩村始建明代万历二年,因村头南面有穿山岩洞,名穿岩,村以岩名。据说当年,名为蒋文斌的百户长(相当于现在的乡长),领头在穿岩古驿道上建立穿岩圩,后圩场繁荣成街,也就是现在遗存下来的古街。穿过古街便可见穿岩古道,古道多为青石板铺就,青石早已被磨得光滑残缺,踩在青石上,看残垣断壁,仿如一夜穿越古战沙场入梦来!而穿岩古道也是有着厚重的历史人文的,据《永福县志》记载,穿岩古道建于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距今己有14OO多年。朝廷为经营大西南,发役夫4万,开凿东起桂州(今桂林),西至昆明的三千里驿道。古驿道东起岭南首府桂州(今桂林),经永福百寿镇过江岩村,到三皇乡分为左右道,右道西连云、贵、川,左道南连柳(州)、宾(州)、邕(州)、龙(州)的主要陆路交通干线,应当是当时的“国道”。顺着穿岩古道便到达穿岩洞。穿岩名符其实,横通如厦,岩洞前后通透,长约100米,宽8-10米,高10-15米,宽敞明亮,可容1000余人。穿岩石刻存留不多,岩壁中段上部,有明代王天卿题的“洞天一色”四字石刻以及穿岩南口有清乾隆年间永宁州州牧武越熊“灵岩一窍”四字石刻。另外,岩北壁有明代万历三十三年永宁州参将陈大器题诗,字为篆刻。出了穿岩,顺着古道徒步800米便到了红枫如火的终极目的地:将军牧场(红枫谷)。出行攻略:直接导航桂林市永福县百寿镇江岩村穿岩屯即可。从穿岩屯徒步到红枫谷,大概1.5公里左右的古道路程。如果非要把车开到红枫谷,可以绕着穿岩屯后山机耕路进入谷底,建议suv车出行。谷底植被较为茂盛,请记录好返程标记和轨迹,以免迷路。桂林秋冬季天气干燥,如需露营,请做好防火安全。户外出行,注意行车安全,规范停车,也请做好防蛇虫等防护措施。游览美景时,也请爱护环境,让心灵与山水同美。#来桂林感受如画美景# #穿岩古道# #永福红枫谷# #桂林小众景点# #桂林户外徒
00:00 / 00: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3
00:00 / 02: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9
00:00 / 04: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77
广西永福县百寿镇永宁州城的详细资料: 一.基本概况 永宁州城位于广西桂林市永福县百寿镇北端,与百寿岩隔河相望,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历史沿革 始建与扩建:始建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最初为土城,城墙周长约1000米,高5米,厚2米多。成化十八年改砌为石城,隆庆六年往西扩宽80余米。 名称变迁:永宁州城原为古田县治,明隆庆五年升为直隶州,称“永宁”,由此得名。民国三年,所在的古永宁州改名为古化县,民国二十年又更名为百寿县,1952年,百寿县与永福县合并。 三.建筑特色 城门与城楼:建有东门“东兴门”、南门“镇宁门”、西门“安定门”、北门“迎恩门”四座城门,城门之上均建有门楼。  城墙防御:城墙用青石块砌成,坚固厚实,周长1277米,高6.33米,厚3.2米,城头垛637个,窝铺12个,兵马司4处,城外还有护城河。 四.历史意义与价值 军事意义:地处桂林至融安的险要地段,是兵家必争之地,在军事上起过重要作用,进可攻,退可守,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历史文化价值:见证了多次农民起义、战争等历史事件,如明弘治五年后,壮族农民起义队伍曾攻占永宁州古城80余年,是研究古代军事、政治、民族关系以及当地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五.现状与保护 2022年永福县人民检察院针对永宁州城存在的问题,向相关部门制发诉前检察建议。相关部门积极行动,清理了垃圾,清除了城墙附着植物,争取资金进行内部道路修缮、城外环参观步道恢复、周边环境整治及绿化改造等工作。
00:00 / 0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