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4: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姚三兆1月前
《道德经》—揭示宇宙与社会根本规律的终极智慧 《道德经》是中国形而上思辨的顶峰,以“道”为核心,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与儒家互补,共同塑造了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是道家、道教乃至中国佛学的思想之源。被誉为“中华文化之源”“万经之王”。 初入道观的时候,沉迷于各种术法,虽然师父经常叮嘱无道不术,传授的术法仅为养道所用,但是我总觉得所谓“道”太虚无缥缈,是无用的东西,远不如打卦算命以及各种法术奇妙。大学毕业后我直接从学校来到了道观里面,第一次进入社会与非同龄人共处,我的认知发生了变化,为人处世,人际关系,人生追求以及意义,经常让我感到困惑与迷茫,我发觉自己的情绪经常处在一种焦虑空虚无所适从的状态,大量术数的学习只是让我知道了一些知识,仅此而已。我不知道如何去面对讨厌的人和讨厌的事,不知道怎么做是对怎么做是错,不知道如何让内心平静下来,不知道如何和这个世界相处。于是我暂时放下了术法,开始看《道德经》。看不懂,反人性,这是我对《道德经》的最初印象。于是我开始背诵,为了背诵下来大脑会强迫你去理解,并且背诵的时候无法走神,我渐渐的进入了状态,在面临一些人和事的时候脑海中会突然出现一些句子,“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曲则全,枉则直”“少则得,多则惑”“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见小曰明,守柔曰强”“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抗兵相加,哀者胜矣”“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神机妙算、斩妖除魔、呼风唤雨、御剑飞行、改命换命,影视作品中经常将道士塑造成具有各种神通和本领的能人,但实际上道教修行更重要以及更主要的是让人内心平静,发现道,遵守道。 #《道德经》 #道家文化 #修行 #国学智慧 #读书分享
00:00 / 16: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4
00:00 / 04: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3: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92
说说1644史观 1644史观,作为天天说美国要崩溃,要分裂,中华文明要爆发的汉族人,情感上我是可以理解的。 确实,只要把近代屈辱的锅全甩给清朝,归因于“非我族类”的统治,那么“我大汉族”的优越感就能继续保持,神话故事也可以接着往下写:看,只要是我们汉人坐江山,中华文明必将永远辉煌。 但认同这种史观的人,大概忘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话,忘了中国离美洲有多远,更没算过远渡重洋去美洲殖民的成本有多高。 咱们静下心来算算账, 明朝那时是什么光景?几亿人要吃饭,土地就那么多,精耕细作已经到了天花板。朝廷的头等大事是收税维稳,还得时刻提防北方的边患。你让当时的皇帝掏空国库,组建一支无敌舰队去远征美洲?且不说能不能找到,就算找到了,最先碰到的很可能是冰天雪地的阿拉斯加。让明朝去阿拉斯加殖民?殖民什么?北极熊吗? 西班牙人能殖民美洲,那是近水楼台,顺着洋流就过去了。他们抢的是物产丰饶的中南美洲,是墨西哥的白银、秘鲁的黄金,这跟去阿拉斯加奴役北极熊是一个概念吗?咱们的船队出去了,能不能回来都是大问题。我们现代人总有一种“后见之明”,觉得古人蠢,没见识。穿越小说动不动就去日本挖金山银山,去美洲大殖民,去搞生产力革命——这种故事看着爽就行,千万别当真。 我985计算机毕业,你让我穿越回去,别说搞工业革命,就是教物理、化学,恐怕都费劲,记得火药配方,还得感谢穿越小说看多了。扪心自问,工作这么多年,不拿教科书,初中物理、化学有几个人能讲明白,别说高中的了。 任何一个文明要想搞生产力革命,必须有足够的物质基础,没有这个,一切都是空谈。 对古代中国而言,殖民美洲的成本太高,收益太慢,很可能生产力革命还没影,财政就先被拖垮了。指望在纯粹的农业社会里自己“憋”出工业革命,那代价更是高到任何一个传统农业国都承受不起。 英国的工业革命,也不是因为它有什么“制度优越性”,纯粹上是吃了整整三百年殖民掠夺的红利。它要真那么优越,怎么一离开殖民地就搞成今天这副德行? 按西方制度优越论的宣传,仿佛只要拥抱“自由民主”,就能跟童话故事的结尾一样,王子和公主永远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结果呢?世界第一民主强国美国,如今内部撕裂,就差打内战了。全世界民主国家那么多,为什么非西方国家只有日韩等少数地区崛起了?别吹什么先进制度、工匠精神
00:00 / 09: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
天人合一:中华文明的精神根脉 “儒者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张载此言道破了中华文明的精神密钥。这种认为天地人相通的世界观,强调天对于人或人事的根源性意义,表现了人在与天的联系中寻求生命、秩序与价值基础的努力。 南宋名臣周必大在《文忠集》中对此有深刻阐发,其谓:“天地生化万物,各赋其性,而人独得中和之气以生。”此论承续了孟子“知性知天”的思想脉络,将人之心性与天地之道贯通为有机整体。周必大在奏议中多次援引“天者理也”的程朱理念,强调“政教之本,原于天道”。他在《戊午谠议序》中论述天人关系时指出:“日月星辰之循轨,犹人君当奉典章而治世。”这种将自然法则与人文秩序相贯通的思维,正是“天人合一”观念在政治伦理中的具体体现。 尤为可贵的是,周必大并未将“天”简单理解为抽象理则。在《记观法堂事》中,他观察天文现象时写道:“仰观苍穹昭昭,俯察人事历历,盖天道人事相为表里也。”这种既重自然之天的运行规律(“天行有常”),又注重人文价值的辩证思维,使“天人合一”不仅停留在哲学思辨层面,更成为治国安邦的实践智慧。其诗文中的“每念乾坤造化恩”“敢忘修己以敬天”等句,恰是这种宇宙观与人生观相统一的文学表达。 在科技昌明的今天,“天人合一”观展现出惊人的前瞻性。当生态危机警钟频响,周必大所言“乾坤造化恩”启示我们:人类不是自然的征服者,而是宇宙生命的共同体。其“修己以敬天”的思想,在现代语境下转化为对科技伦理的审思——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技术的运用,亟需“天道人事相为表里”的智慧平衡发展需求与自然法则。 在全球气候治理、可持续发展等议题上,这种“天地人相通”的整体思维正提供中国方案的精神内核。北京冬奥会“天人合一”的雪花主火炬、杭州亚运会“绿水青山”的生态办赛理念,皆是传统智慧当代表达的生动实践。 “天人合一”更启示现代人重建生命意义:在快节奏社会中,通过观四季轮回、察万物生长,获得内心的秩序与宁静。这种融入自然、认知自我的生命体验,正是中华文明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的精神财富,彰显出中华民族将个体生命与宇宙秩序相融合的独特精神气质。这种贯通天人的思想根脉,历经千年仍滋养着中华民族对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深刻理解。
00:00 / 05: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方鹏凯3月前
《大国国威》解析 《大国国威》以"文明基因-历史传承-当代力量-精神内核"为脉络,通过具象与抽象交织的意象群,构建了一幅跨越时空的大国气象图谱,其核心在于诠释"国威"的深层维度——它不仅是武力的彰显,更是文明生命力的绵延与民族精神的凝结。 诗歌开篇以"青铜的纹路"破题,青铜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其"拧出晨光"的动态意象,既暗合文明的起源,又赋予"国威"以历史的厚重感。"昆仑""黄河"作为中国的地理图腾,"雪冠别云鬓""铁骨铸脊梁"的拟人化书写,将自然山川人格化为民族的精神图腾,奠定"国威"的地理与文化根基。 第二节转向历史纵深与当代发展的呼应:"兵马俑的甲胄"与"高铁衔朝霞"形成古今对话,前者是静态的历史守护,后者是动态的现代奔涌;"甲骨文的裂缝长出新禾"则以文字的延续隐喻文明的生命力——古老的符号并未消亡,反而在新时代的土壤里孕育出更蓬勃的力量。这种"守"与"变"的辩证,正是国威得以延续的关键。 第三节聚焦"硬核力量"的具象呈现:"大漠核盾"如胡杨般扎根大地,"海底航母"劈浪如银枪,将国防科技的力量转化为自然意象的韧性——核盾的"生长"对应胡杨的"咬碎风沙",航母的"劈浪"呼应银枪的锐利,既避免口号式的直白,又以自然之力喻示国威的不可撼动。 第四节转向微观视角:"老支书的旱烟袋""校园课本"的细节,将国威从宏大叙事落实到具体的生活场景。旱烟袋"挑亮星子"的温暖意象,暗示基层治理的扎实;课本"翻涌成海的声浪",则象征精神传承的生生不息。这种"大"与"小"的交织,让国威摆脱抽象概念,成为可触摸、可感知的民族气质。 尾段"青铜的硬/青瓷的韧"以材质特性概括国威的双重品格:既有捍卫主权的刚硬,又有包容共生的柔韧;"长城砖里的月光""麦芒挺直的脊梁"则将历史的厚重与当下的生机熔铸为一体——长城不再是防御工事,而是文明自信的象征;麦芒不仅是农作物,更是每个中国人挺直的精神脊梁。 全诗通过"文明基因-历史传承-当代力量-精神内核"的层层递进,最终将"大国国威"升华为一种超越时空的文明力量:它不是武力的炫耀,而是文明生命力的自然外显;不是虚张的声势,而是民族精神的具象凝结。这种对"国威"的诠释,既符合历史逻辑,又回应了当代中国的精神诉求,最终实现了从"形"到"神"的艺术升华。
00:00 / 03: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弘扬中华文明,担当文化使命】征文怎么写?3步搞定爆款文章! 第一步:抓住核心——什么是“弘扬中华文明,担当文化使命”? 📌 中华文明五千年,文化自信正当时! 这篇征文的核心,是要展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以及我们新时代青年如何继承和发扬。写作时,可以围绕 “文化自信”“历史传承”“新时代使命” 三个关键词展开,让文章既有深度,又有现实意义。 💡 写作角度推荐: ✅ 传统文化:书法、诗词、非遗、国风、汉服、国潮……如何让这些文化瑰宝焕发新生? ✅ 科技与文化:如何用AI、短视频、数字博物馆等方式传播中华文化? ✅ 个人担当: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能做什么?从日常学习、职业选择到社会责任,如何践行文化使命? 第二步:文章架构——让你的征文有理有据,层次分明! 🔹 开头(引人入胜):用一段震撼人心的文字,或引用名言,或描绘文化盛景,比如: “长城巍巍,黄河滔滔,书写着中华文明的辉煌篇章;千年诗韵,汉字生辉,见证着文化自信的时代担当。” 🔹 正文(深度分析):从历史、现实、个人责任三个层面展开,让内容既有纵深感,又能引起共鸣。 第一部分:中华文明的辉煌与传承(用生动案例展现) 第二部分: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与挑战(结合当前社会现象) 第三部分:个人如何践行文化使命(行动指南+实际案例) 🔹 结尾(升华主题):可以用一句振奋人心的话,让人看完想点赞、收藏、分享!比如: “弘扬中华文明,绝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让我们一起担当文化使命,让世界看到中华文化的光芒!”#征文 #弘扬中华文明担当文化使命 #征文怎么写 #演讲稿范文 #写作素材
00:00 / 01: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0
00:00 / 01: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