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又名佛宫寺.释迦塔),建于公元1056年(辽清宁二年,即北宋至和三年),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总重量约为7400多吨,是世界上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9月,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上最高的木塔”。 应县木塔从外观看,稳重端庄、比例得当、轮廓优美。古籍上称“浮图之丽、甲于宇内”。 应县木塔坐落于山西省应县老城西北角的佛宫寺院内,是寺庙的主体建筑。佛宫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25000平方米,整个中轴线突出,由南向北依次为山门、释迦塔、大雄宝殿,释迦塔位居寺院中心,大雄宝殿在其后。钟鼓楼位于寺院前部东西两侧,建于明代。 木塔主体使用材料为华北落叶松,斗拱使用榆木。木料用量多达上万立方米。整个建筑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又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正方形,上层为八角形。塔身呈现八角形,外观五层六檐,实为明五暗四九层塔。塔刹由基座、仰莲、相轮、圆光、仰目、宝盖、宝珠组成,制作巧妙与塔身融为一体。全塔上下有59种不同形式、成百上千朵斗拱(斗拱既可以替立柱分担重量,又能对外来的力量起到缓冲、分散的作用),犹如朵朵盛开的莲花装点于塔身各处,种类之多国内罕见,有“斗拱博物馆”之称。古籍上誉其为“远看擎天柱,近似百尺莲”。从结构上讲,应县木塔的设计更为巧妙,全塔上下没有用一颗铁钉,全靠木构件互相卯榫咬合而成。  木塔塔身内外悬挂52块牌匾和6副楹联,其中“峻极神工”为明成祖朱棣亲笔所书;“天下奇观”为明武宗朱厚照所书。1966年、1974年木塔先后现世的两枚佛牙舍利,据考证是释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应县木塔堪称世界古建筑的典范,佛教文化的中心和圣地。#应县木塔#山西旅游景点#山西旅游攻略#山西古建筑#山西自驾游
00:00 / 02: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
00:00 / 02: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0: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00:00 / 01: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应县木塔(又名佛宫寺.释迦塔), 建于公元1056年(辽清宁二年,即北宋至和三年),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总重量约为7400多吨,是世界上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   应县木塔坐落于山西省应县老城西北角的佛宫寺院内,是寺庙的主体建筑。佛宫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25000平方米,整个中轴线突出,由南向北依次为山门、释迦塔、大雄宝殿,释迦塔位居寺院中心,大雄宝殿在其后。钟鼓楼位于寺院前部东西两侧,建于明代。   木塔主体使用材料为华北落叶松,斗拱使用榆木。木料用量多达上万立方米。整个建筑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又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正方形,上层为八角形。塔身呈现八角形,外观五层六檐,实为明五暗四九层塔。塔刹由基座、仰莲、相轮、圆光、仰目、宝盖、宝珠组成,制作巧妙与塔身融为一体。全塔上下有59种不同形式、成百上千朵斗拱(斗拱既可以替立柱分担重量,又能对外来的力量起到缓冲、分散的作用),犹如朵朵盛开的莲花装点于塔身各处,种类之多国内罕见,有“斗拱博物馆”之称。古籍上誉其为“远看擎天柱,近似百尺莲”。从结构上讲,应县木塔的设计更为巧妙,全塔上下没有用一颗铁钉,全靠木构件互相卯榫咬合而成。    木塔塔身内外悬挂52块牌匾和6副楹联,其中“峻极神工”为明成祖朱棣亲笔所书;“天下奇观”为明武宗朱厚照所书。1966年、1974年木塔先后现世的两枚佛牙舍利,据考证是释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应县木塔堪称世界古建筑的典范,佛教文化的中心和圣地。 ▪ 门票价格:当前门票价格为60元/人(具体以景区官方最新公布为准) #应县木塔
00:00 / 01: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应县木塔(又名佛宫寺.释迦塔),建于公元1056年(辽清宁二年,即北宋至和三年),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总重量约为7400多吨,是世界上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9月,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上最高的木塔”。 应县木塔从外观看,稳重端庄、比例得当、轮廓优美。古籍上称“浮图之丽、甲于宇内”。应县木塔坐落于山西省应县老城西北角的佛宫寺院内,是寺庙的主体建筑。佛宫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25000平方米,整个中轴线突出,由南向北依次为山门、释迦塔、大雄宝殿,释迦塔位居寺院中心,大雄宝殿在其后。钟鼓楼位于寺院前部东西两侧,建于明代。木塔主体使用材料为华北落叶松,斗拱使用榆木。木料用量多达上万立方米。整个建筑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又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正方形,上层为八角形。塔身呈现八角形,外观五层六檐,实为明五暗四九层塔。塔刹由基座、仰莲、相轮、圆光、仰目、宝盖、宝珠组成,制作巧妙与塔身融为一体。全塔上下有59种不同形式、成百上千朵斗拱(斗拱既可以替立柱分担重量,又能对外来的力量起到缓冲、分散的作用),犹如朵朵盛开的莲花装点于塔身各处,种类之多国内罕见,有“斗拱博物馆”之称。古籍上誉其为“远看擎天柱,近似百尺莲”。从结构上讲,应县木塔的设计更为巧妙,全塔上下没有用一颗铁钉,全靠木构件互相卯榫咬合而成。  木塔塔身内外悬挂52块牌匾和6副楹联,其中“峻极神工”为明成祖朱棣亲笔所书;“天下奇观”为明武宗朱厚照所书。1966年、1974年木塔先后现世的两枚佛牙舍利,据考证是释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应县木塔堪称世界古建筑的典范,佛教文化的中心和圣地。
00:00 / 02: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3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通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是世界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全木构塔式建筑。该塔通高67.31米,采用双层套筒八角形木架结构,全塔使用54种斗拱和卯榫工艺建造,未用铁钉。1961年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结构历经千年地震、战火仍保持稳定,展现了古代建筑技术的巅峰成就。木塔主体建造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现存建筑形制可追溯至辽代,其始建年代的北魏太和十五年(491年)、后晋天福年间(936-943年)等说法均缺乏实证支持 。佛宫寺建筑群包含钟楼、鼓楼等附属设施,构成完整的辽代宗教建筑群 。木塔采用双层套筒结构,内槽八根主柱与外槽24根檐柱通过木构件形成刚性框架,各层间运用叉柱造技术逐层内收。全塔实际包含明五层、暗四层的九层空间,总用材量达3700立方米华北落叶松与榆木。抗震设计上,建筑团队通过内外槽错层分布、暗层斜撑加固、卯榫柔性连接等技法提升稳定性。全塔54种斗拱体系能有效传递与消解地震能量,其中转角铺作与补间铺作的精密组合被称作“斗拱博物馆”。1974年维修期间,在四层主佛像内发现佛牙舍利、辽代彩印《释迦牟尼说法图》、七珍八宝等600余件文物 。2006年举办的950周年庆典中,佛牙舍利首次公开展出,展览吸引超3万信众参与。保护工程。民国时期因拆除斜撑构件导致塔体倾斜加剧,1953年起实施抢险加固工程,重点修复残损斗拱与断裂梁架 。2016年国家文物局提出抬升修缮方案,计划将倾斜严重的二层整体抬升矫正,但因技术争议至今未实施。国际地位。该塔与比萨斜塔、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2012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2016年获吉尼斯认证“世界最高木塔”,其建筑技艺被评价为“人类木材应用技术的终极呈现” 。应县木塔建于辽代清宁二年,也就是公元1056年。辽国是一个有着两百多年历史的少数民族王朝,由最初活动在辽河上游的古老契丹族所建立。契丹崛起的时候正是中原大唐王朝走向灭亡的时代,唐王朝内部分崩离析,外部藩夷虎视眈眈。公元936年,驻守山西太原一带的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为了谋求称帝,把雁门关以北包括朔州在内的燕云十六州献于契丹。947年,契丹第二位皇帝耶律德光率军南下中原,攻占汴京改国号为"大辽"。此后辽国又相继出现了萧氏家族萧太后等一批强势的政治家,让国家逐步走向了强盛。
00:00 / 07: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