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75天前
奶奶这个角色在我13岁才真切出现在身边,小时候父母带着去外地做生意,对爷爷奶奶没太多印象,13岁回到老家,初高中时间都是和爷爷奶奶在一起,我记忆中最深刻的是回来后和他们吃的第一餐饭,奶奶一直告诉我,米饭里的黑粒不是虫,不要怕。 高中在校的某一天,家里人打电话来说奶奶摔倒了,胯骨骨折,由于奶奶高龄,医生病不建议手术,只能等着自愈,这对于奶奶这个年龄来说,几乎就是毫无可能,只能在以后的日子都拖着骨折的右腿生活。 12年,爷爷走了,我家搬家,奶奶执意要独自留在老房子生活,她杵着拐杖,种了菜,自己做饭,还能去赶赶集,村里的人都说奶奶身体好,清醒(人们总是用清醒形容垂老的老人),我家搬家时来了一只流浪狗,我们就收养了下来,搬完家爸妈又去新疆了,我高中住校,家里无人,小狗去了老房子陪奶奶,奶奶有小狗陪伴,到哪小狗都跟着,我内心觉得这样奶奶应该不会太孤单。23年,小狗也走了,奶奶又一个人了。 人总是会日渐衰老并无法承受病痛折磨的,近两年多来,我只记得奶奶再也无法独自生活,在医院,在病床,我家和大伯家轮换着照顾奶奶,起初奶奶还能坐起来,杵着拐杖出来吃饭,再后来起来需要人搀扶了,我买了个轮椅,推着她出去转,哥嫂回家也会推着她去赶集,买点新鲜玩意给她尝尝,再后来,她连轮椅都坐不住了,只能躺着,吃喝拉撒,都在那张小小的床上。 半年前,奶奶突然吐血,整个人就不再“清醒”了,她几乎天天都在说她要死了,叫我们回来交代后事,但是每天都会醒来,长期卧床她的腿萎缩的像根竹棍,脚却肿的像个面包,她每天都让我们用药酒给她擦全身,她怕躺久了皮肤烂了。她常说快死了算了,自己受罪还耽误家里人,但身上痛,发烧的时候也让我们请医生来家里给她打针,所以她也是怕死的吧,怎么可能有人不怕死呢,但这两年,她都在“可能这次要死了吧”,睁眼依旧活着,等待下次死亡宣判的恐惧中度过。 今年我照顾过奶奶一段时间,一早一晚给奶奶擦洗,换床褥,喂饭等,她常哭,跟我念叨,以至于后来我妈照顾她时,我都害怕去她房间,怕她又哭,现在想来,后悔,自责。 如今,奶奶真的走了,没有再次经历交代后事后第二天照常醒来的折磨,她咳痰,喘不上气到离开我们,仅用了两分钟,我也就没有奶奶了。 那种害怕和慌张让我们忘记了第一时间痛哭,手忙脚乱的安顿好后才敢哭,听说人走后最后失去的是听觉,不知道没听到我们痛哭的奶奶会不会以为我们没有舍不得,她会不会怪我们……
00:00 / 00: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0: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3
00:00 / 02: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爷爷走后,我就再没碰过奶粉。是奶奶灶上熬得稠稠的面糊稀饭,一勺一勺喂进我嘴里,顺着喉咙滑进胃里,暖乎乎的,就这么把我从瘦瘦小小的模样,慢慢养得眉眼舒展、身子结实。 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我满头满身都爬着虱子,发间、领口、袖口,稍一挠动就能看见它们窜来窜去,有时还会掉到衣服上。可村里的小伙伴们从没有嫌弃过我,依旧乐呵呵地拉着我的手,在田埂上追着蝴蝶跑,在晒谷场里滚成一团,有了野草莓、酸枣这类小零嘴,也总会先塞给我一半。还有隔壁家比我大好几岁的姐姐,总在午后的树荫下喊我过去,让我乖乖坐在她膝头,她会先把我的头发轻轻梳顺,再用纤细的手指顺着发根慢慢摸索,眼神专注又温柔,把藏在发丝里的虱子和虮子一个个拈出来,放在掌心捏碎。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我们身上,暖融融的风带着青草香,连虱子带来的痒意,都被这份温柔抚平了。 每天疯玩到天擦黑,晚霞把天边染成橘红色,我才踩着自己歪歪扭扭的影子往家跑。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屋里还没点灯,只有灶房透出一点昏黄的光。奶奶正站在案板前揉面,面团在她粗糙的手掌下被反复按压、揉搓,再用擀面杖擀成薄薄的一片,随后拿起菜刀,笃笃笃地切成细细的手擀面,每一个动作都透着岁月沉淀的从容。爸爸则蹲在灶门口烧火,干柴在灶膛里噼啪作响,火苗跳跃着舔舐着锅底,映得他的侧脸暖烘烘的,连眼角的细纹都变得柔和。我实在困得睁不开眼,眼皮像挂了铅似的,便一头扎进爸爸怀里,顺势趴在他的腿上,脸颊贴着他粗布裤子的纹路,听着柴火燃烧的噼啪声、擀面杖敲案板的笃笃声、奶奶和爸爸偶尔低声交谈的话语,还有锅里渐渐沸腾的面香,所有声响都成了最温柔的催眠曲,就这么沉沉睡去,连奶奶把我抱到床上盖好被子,都没察觉。
00:00 / 02: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2: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88
00:00 / 02: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0
00:00 / 00: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