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苦涩是正常的吗? 🍃茶有苦涩是正常现象,关键在“均衡”与“转化” 1️⃣苦涩是茶的“天然基因” 茶的苦涩并非“瑕疵”,而是其天然成分的体现,茶中的苦味主要来自咖啡碱;涩味主要源于茶多酚(尤其是儿茶素),它能与口腔黏膜蛋白质结合,产生收敛感 这两种成分是茶树为适应环境进化出的防御物质,几乎所有茶叶都天然含有,因此我们茶行业才有“不苦不涩不是茶”的说法,本质是对茶天然属性的总结 2️⃣工艺决定苦涩的表现形态 天然成分带来的苦涩,最终呈现为“舒适”还是“突兀”,取决于制茶工艺 优质的工艺能调控苦涩物质的析出节奏与比例,让茶多酚转化为更柔和的物质,减少涩感 好的茶,苦涩会与鲜爽、甘甜、醇厚等滋味融合,形成“有层次但不刺激”的体验🍵 3️⃣以岩茶为例,新茶客第一次喝岩茶常常觉得“又苦又涩”,其实是对岩茶“收敛性”的不适应。好岩茶的苦涩是有力量的,入口时因茶多酚与咖啡碱的协同作用,会带来饱满的收敛感,但几秒后,口腔会分泌唾液(生津),苦涩感逐渐消退,转化为“岩韵”特有的甘甜与清凉——这正是优质岩茶的标志 反之,如果岩茶完全无苦涩、无收敛性,往往是原料粗老或工艺粗糙(如发酵过度、焙火不当),导致茶多酚与咖啡碱流失,茶味寡淡,反而属于劣质品 ☝️那么判断苦涩是否“正常”?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对比品鉴中找答案,也就是阿芳说的茶要对比着喝 对比不同工艺的茶,能直观感受到,工艺好的茶,苦涩与鲜爽、甘甜平衡,口腔无持续刺激;工艺差的茶,苦涩孤立、尖锐,且久久不化 判断苦涩是否合理,不看“有无”,而看“是否均衡”“能否转化”,正常苦涩一定是能被接受且有后续变化的,而非单纯的难喝 所以,想要喝懂茶,就要多对比、多感受,因为你的嘴巴不会骗人‼️ #茶叶苦涩#武夷岩茶#肉桂#审评#茶知识
00:00 / 01: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03: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02
00:00 / 03: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