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试前准备:材料、心理、知识与模拟 材料准备齐全 必备证件:确保携带孩子的身份证、户口本、残疾证明、医疗评估报告、过往教育或康复记录等。部分学校可能要求资格复审确认单,务必提前确认 辅助工具:若孩子需使用沟通板、视觉提示卡、降噪耳机等辅助设备,提前准备并标注用途,便于考官理解 心理建设与情绪调节 预演流程:通过图片、视频或实地探访(如有机会),帮助孩子熟悉面试环境(如教室、评估室)。 情绪安抚策略:准备孩子熟悉的安抚物(玩偶、音乐播放器等),缓解陌生场景下的焦虑 家长状态调整:保持平和态度,避免传递焦虑。孩子能敏锐感知家长情绪,你的放松会带动孩子更自然的表现。 知识储备与能力展示预演 了解面试形式:特校面试常包含互动游戏、简单任务操作(如拼图、模仿动作)、问答观察等环节,而非传统考试 模拟练习:在家模拟“指令响应”“需求表达”等场景(如:“请把积木给老师”),使用孩子熟悉的语言或沟通方式(口语、手势、图片交换等) 二、面试当天:流程配合与行为观察要点 严格遵守时间与规则 提前抵达:预留30分钟应对突发状况(交通、情绪波动)。部分学校严格规定迟到即视为弃权 物品管理:关闭手机等电子设备并寄存,避免干扰面试(如贵州绥阳县要求禁带任何电子设备进入考场) 自然展现日常能力 避免过度干预:考官需观察孩子的真实反应,家长可在旁陪伴但不宜代答或频繁提示。 突出优势与需求:主动说明孩子的核心能力(如“能独立用图片表达需求”)及需支持处(如“需要口语指令配合手势”) 积极沟通与协作态度 清晰表达教育期待:说明希望孩子在特校获得哪些支持(如社交技能训练、生活自理强化)。 展现配合意愿:强调家庭愿与学校协作(如定期参加家长培训、配合家庭作业) 三、面试中的核心能力展示重点 特校面试关注孩子的可塑性及家庭/学校的协作空间,而非“完美表现”。考官通常会从以下维度观察: 基础能力与适应性 指令理解:能否响应简单指令(口头/视觉/手势)。 情绪调节:在新环境中能否较快平复情绪(如通过深呼吸、转移注意力)。 社交反应:是否关注他人(如眼神接触、回应姓名)。 发展潜力与学习方式 优势领域展示:如孩子擅长视觉学习,可主动说明“他通过图片学得更快”。 尝试意愿:鼓励孩子参与任务(如“试试看拼这个图案”),即使未完成,努力过程亦被重视#自闭症#孤独症#发育迟缓#影子老师
00:00 / 03: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13: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1: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