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00
00:00 / 02: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7
00:00 / 05: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39
00:00 / 06: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8
00:00 / 02: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6
00:00 / 01: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75
00:00 / 14: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202
00:00 / 01: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62
00:00 / 00: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827
聊聊小说《于七的军师》中提到的南明忠臣张煌言以及相关创作思路 大家好,今天想跟大家聊聊一位历史人物,他就是我在小说《于七的军师》中提到的南明忠臣张煌言。 张煌言并非胶东人,而是来自浙江宁波府鄞县。我之所以要将他写进小说里,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 首先,张煌言很有气节,作为明朝臣子,他在清军南下之后坚持抗争近二十年,为“反清复明”的目标呕心沥血,最终壮烈殉国。这种忠贞坚毅的品质,令人钦佩。 其次,张煌言、郑成功曾在1659年发动过进攻南京之役,起初相当顺利,可惜功败垂成。而两年之后的1661年,栖霞人于七又在胶东半岛发动了第二次抗清起义,最终在外无援军的情况下失败。站在后人的视角,于七倘若能提前两年发动起义,与张煌言、郑成功南北呼应,显然是一个更理想的选择。 真实的历史没有假设,但小说可以适当虚构。我的写作思路,就是将南方的张煌言,通过特定的人物,与北方的于七联系起来。如此一来,就使得于七起义这段历史,不仅仅局限在胶东半岛范围内,而是融合到明亡清兴的历史大背景中。 当然了,对待历史,我们应该秉持敬畏之心。这本小说中虽然有虚构的人物和情节,但总体脉络都是符合真实历史走向的。比如,小说的最后一章,就根据正史的记载,描述了张煌言被清军捕获并最终殉难的经过。 值得一提的是,张煌言殉难之后,被安葬在了杭州西湖之畔的南屏山下,也就是现今西湖太子湾公园附近。接下来这段画面,就带大家看看那里的张煌言墓和纪念他的张苍水先生祠。
00:00 / 02: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3
00:00 / 01: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99
00:00 / 00: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