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缘3月前
#旅行推荐官 #旅行攻略 #西塘古镇 #治愈系风景 #国学文化 家人们,今天带你们走进“生活着的千年古镇”——西塘。它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吴越两国的相交之地,有“吴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称。关于西塘名字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相传春秋时期伍子胥兴水利,开凿伍子塘引胥山之水贯通镇域,这里便被称为胥塘 ,因“胥”和“西”在吴语中读音相近,所以也叫西塘;二是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有姓唐的兄弟俩迁居于此,弟居荡西,人称西唐,后来这一支人丁兴旺,便在“唐”字边上加土,改成西塘。 西塘以桥多、弄多、廊棚多三大特色闻名,有104座桥,其中11座是宋代古桥,比如五福桥、卧龙桥,至今保存完好;122条弄堂纵横交错,最有名的当属石皮弄,建于明末清初,位于小镇西街西侧,弄长68米,由166块仅厚3厘米的花岗岩条石铺就,最窄处仅宽0.8米,石板薄如石皮,故而得名。这里还有长达2000多米的烟雨长廊,为古镇独特标志,关于它的由来,有“行善而搭”和“为郎而盖”两个民间故事。 景区内有11个小景点,比如西园,曾是西塘最大的私家花园,内有树木、花草、假山、亭池,风景优美;种福堂建于清康熙年间,是典型的清代江南大宅建筑;薛宅则是民国时期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 从嘉善县城出发,乘坐K215或K216公交,就能直达西塘古镇景区。游览时,建议从古镇中部叶家弄进入,入西街右转,参观根雕馆、瓦当馆、薛宅钮扣馆;到双桥直走过安境桥右转,游倪居、圣庙、木雕馆;沿西塘港东边古街北上,过狮子桥,逛黄酒馆;沿着烟雨长廊,经送子来凤桥,往西去醉园、七老爷庙;返回环秀桥,右转进种福堂;最后沿西街往东,游览西园,这样便能将西塘的美景尽收眼底啦!
00:00 / 00: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95
FRZX4月前
历史背景:吴越争霸的开端与矛盾激化 地缘与时代:春秋末期(公元前 5 世纪),吴国(今江苏、上海一带)与越国(今浙江北部)隔钱塘江对峙,因疆域接壤、资源争夺长期敌对。此时中原霸主晋国衰落,楚国忙于内乱,吴越成为东南地区的主要竞争者。 槜李之战:仇恨的种子 公元前 506 年,吴王阖闾在孙武、伍子胥辅佐下大败楚国,称霸南方。公元前 496 年,越王允常去世,其子勾践继位。阖闾趁越国国丧伐越,双方在槜李(今浙江嘉兴)决战。勾践派死士阵前自刎吸引吴军注意力,趁其混乱之际突袭,吴军大败,阖闾中箭重伤,临终前嘱咐其子夫差:“必毋忘越!” 夫椒之败:勾践的屈辱投降与入吴为质 夫差复仇:夫椒之战 公元前 494 年,夫差为报父仇,倾全国之兵伐越,在夫椒(今江苏太湖中洞庭山)大败越军,勾践仅率 5000 残兵退守会稽山(今浙江绍兴),被吴军围困。 屈辱求和:文种的智谋与伯嚭的贪婪 勾践采纳大夫文种建议,派其向夫差求和,许诺 “勾践请为臣,妻为妾”,并以宝器、美女贿赂吴太宰伯嚭(伯嚭与伍子胥有隙,贪图私利)。伯嚭劝夫差:“越既服为臣,若将其灭,于吴何益?” 夫差不顾伍子胥 “天以越赐吴,勿许也” 的警告,接受求和。 入吴为质:三年奴隶生涯 公元前 492 年,勾践携妻子雅鱼、大夫范蠡入吴为质,居住在阖闾坟旁的石屋中,为夫差驾车养马。一次夫差生病,勾践为表忠心,竟 “跪而尝其粪”,以判断病情(《吴越春秋》载:“下臣勾践,窃尝大王之溲,知大王之愈于旦夕”)。夫差认为勾践已彻底臣服,于公元前 490 年将其释放回国。
00:00 / 01: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7
00:00 / 04: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0: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1: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
00:00 / 03: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4
00:00 / 03: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3: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0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2: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毛病1年前
吴语,又称江东话、江南话、江浙话、吴越语。周朝至今有三千多年悠久历史,底蕴深厚。在中国分布于今浙江、江苏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福建北一角,使用人口九千多万。吴语是汉藏语系汉语语族的一支语言,是汉语七大方言集合之一。[1] 吴语语音与古汉语标准韵书《切韵》《广韵》等有良好对应关系。声母方面,吴语继承唐宋三十六字母框架体系,以保留全部浊音为最主要特征[2],声母分为全清、次清、全浊、次浊四类,部分地区保留尖团音分化。声调方面,吴语具有仄音之一的入声,继承中古汉语整齐四声八调,平上去入四声因声母清浊对立而各分阴阳。[3-5] 吴语有数万个特有词汇和诸多特征本字,是江南人思维方式、生活情调、文化涵养、社会生产、风俗民情、语言习惯的生动体现。吴语保留较多古汉语用字用语,文化价值高。吴语语法结构和普通话差别大。 吴语分为太湖、台州、金衢、上丽、瓯江、宣州六片语片,太湖片为最大语片。 吴语扎根于吴、越故地,与吴越文化血脉相连,人文历史源远流长。“讲诵多吴语,勾提学佐书”,“诗成作吴咏,及此醉初醒”,吴语为江南本土古老语言,见证诗画江南语言文化。吴语是吴越人的母语,是吴越人“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文化属性和乡情沉淀。吴语区历史上长期是中国经济文化核心地区,今一百余城构成以上海为首的吴语城市群、江南文化圈、上海都市圈。吴语还是吴歌、越剧、评弹等传统曲艺的载体。吴语也为历代文人所吟咏,“醉里吴音相媚好”。 中文名 吴语 外文名 Wu Dialect[229][230] 语言别名 吴越语、江东话、江南话、江浙话 使用地区 江东/吴越/吴地越地/东吴/吴语区 主要分布 浙江/上海/苏南/皖南/赣东北 语片划分 太湖/台州/金衢/上丽/瓯江/宣州 文化属性 华夏文明、江南文化、传统汉语 地域文化 吴越文化/吴文化和越文化 使用人口 九千多万人 主要特征 全浊音(吴语标志,低沉雄浑) 声母 全清、次清、全浊、次浊四类 声调 有入声,平上去入四声,因清浊而各分阴阳 字词 吴语特征本字、特征词汇 相关诗词 讲诵多吴语;贺公雅吴语等 相关视频 03:30 小刘吴语课堂开班,四声八调,阴平阳平,24个韵脚,大家知道吗? 13万播放 相关星图 汉语十大方言 共7个词条 3.7万阅读 官话 官话是以之为母语的人口最多、分布范围最广的汉语一级方言,名称源自中国古代对汉语官方标准语的称呼,朝廷使用的汉
00:00 / 01: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