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集】#醉翁亭记 #欧阳修 #古文#醉翁之意不在酒 #文言文 《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经典散文,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闻名,全文围绕醉翁亭的景色与宴饮之乐,展现出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以下从背景、内容、特色、名句等方面为你简要介绍: 一、创作背景 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变法被贬为滁州知州,任职期间他常到滁州西南的醉翁亭游玩,借山水之乐排遣抑郁,同时写下此文,既描绘当地风光,也暗含“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二、核心内容与结构 1. 亭的位置与环境:开篇点明醉翁亭在滁州琅琊山,以“环滁皆山也”总起,继而写“林壑尤美”“水声潺潺”,勾勒出山水相映的清幽之景。 2. “醉翁”的由来:欧阳修自号“醉翁”,称“饮少辄醉”,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将饮酒之乐与山水之乐结合。 3. 宴饮与游人之乐:描写山中宴饮的场景,“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以及宾客“起坐而喧哗”的热闹,体现“与民同乐”。 4. 四时之景与乐的升华:通过“野芳发而幽香(春),佳木秀而繁阴(夏),风霜高洁(秋),水落而石出(冬)”描绘四季之美,最终以“太守之乐其乐”点明主旨——以百姓之乐为乐。 三、艺术特色 - 语言灵动:大量使用“也”“而”等虚词,句式错落有致,如“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读来朗朗上口。 - 情景交融:山水之景与“醉翁”之乐融为一体,看似写醉,实则写乐,借景抒情,含蓄委婉。 - 以乐写怀:表面写游玩之乐,实则暗含被贬后仍保持豁达的人生态度,以及对民生安乐的关注。 四、千古名句 -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借饮酒喻指心意另有寄托) -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以简洁笔墨勾勒春夏之景) -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点出“与民同乐”的深层情怀) #古文
00:00 / 02: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
李敬远2月前
2025.8.26醉翁亭记宋 欧阳修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以 “乐” 为魂,将山水之美、吏民之欢与自我情志熔于一炉,写尽贬谪中的旷达心境,堪称宋代散文的典范。 开篇移步换景,由 “环滁皆山” 的宏观勾勒,到 “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 的琅琊山特写,再到 “水声潺潺”“峰回路转” 的酿泉寻踪,最终定格 “翼然临于泉上” 的醉翁亭 —— 短短百余字,如镜头推拉般层层聚焦,既显山水灵动,又暗合 “寻乐” 的动线,笔意疏朗却画面分明。 文中 “乐” 字贯穿始终,却层层递进:初为 “山水之乐”,“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四季晨昏之景各有风情,作者以细腻笔触捕捉自然之趣,字里行间满是对滁州风物的偏爱;再为 “宴酣之乐”,“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虽无珍馐,却因 “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 的热闹,显露出官民同乐的和谐;最终归于 “太守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将百姓的欢悦视作自己的快乐,以 “与民同乐” 的胸襟,消解了贬官的失意,尽显士大夫的责任与豁达。 全文语言浅白如话却意蕴深厚,短句与长句交错,“也” 字反复用却不显拖沓,反而如乐章的节拍,衬得文气舒缓从容。看似写醉,实则写醒 —— 醉于山水,醒于民生,这份 “醉而不迷” 的通透,让《醉翁亭记》超越了普通的山水游记,成为千古传诵的精神丰碑。 #古诗词 #醉翁亭记 #欧阳修 #醉翁之意不在酒 #日积月累
00:00 / 02: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3: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5
00:00 / 04: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0: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7
00:00 / 03: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6: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0: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3: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潘文良2月前
《溪山赋》 (文/潘文良)        烟凝翠岫,雾隐青矶。黛含林壑,玉漱泉溪。余倦尘网之羁锁,慕丘樊之清怡。乃拂衣长往,卜筑幽栖。枕石漱流,聊寄野人之趣;耕云钓月,常怀高士之期。        观夫溪山之胜,造化之奇:千岩竞秀,若太华之削成;万壑争流,似银河之倒漪。云生衣袖,恍登仙界;风入松篁,如梦方畿。夕照将沉,熔金波于曲渚;朝暾初上,散绮霞于层陂。浮岚霭霭,欲沾谢客之袂;芳草萋萋,堪入楚骚之词。        至若野逸之怀,放浪形骸。濯缨沧浪,效渔父之独善;采菊东篱,追彭泽之遗徽。钓隐严陵之滩,心轻轩冕;舟浮范蠡之浦,志在烟霏。步谢公之屐,穷幽壑以忘疲;凌苏子之舟,渺万顷而遗机。侣麋鹿,友猿鹤,契造化之真性;啜山泉,茹涧毛,养天地之淳熙。        于是息机忘虑,神与物嬉。聆空山兮鸟语,悟禅茶于林坻;掬寒潭兮月影,洗尘心于冰卮。霞染枫而鹤唳,霜涂菊而蟹肥。四时之景迭换,其乐亦何涯;百代之人易逝,唯青山常在兹。不羡朱门之鼎食,但求陋室之书香;不逐蜗角之虚名,唯爱鸥盟之素期。钓寒江之雪,采故岭之薇。此心长契溪山,形骸何拘朝墀? 乱曰: 溪声潺潺兮涤我耳,山色苍苍兮静我思。 鹿鸣深涧兮知何处?云起幽谷兮共忘机。 一竿风月长为伴,半榻琴书足自怡。 烟波满目陶然处,始悟庄生濠上嬉! 长歌兮归去,莫问乎何期! #潘文良 #溪山赋#山水美景 #诗词歌赋
00:00 / 02: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5
《醉翁亭记》北宋文学家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00:00 / 03: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3: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8
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
00:00 / 02: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4: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