烔萱1年前
六年级上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小学语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 一、诗歌内容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二、诗句解析 1. “黑云翻墨未遮山” - 这句诗描绘了乌云如墨汁般翻滚,但还没有完全遮住山峦的景象。“黑云翻墨”形象地写出了乌云的浓密和厚重,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未遮山”则表明乌云虽然来势汹汹,但山峦依然隐约可见,为后文的雨景变化埋下伏笔。 2. “白雨跳珠乱入船” - 白色的雨点像跳动的珍珠一样,杂乱地落入船中。“白雨跳珠”生动地描绘了雨点的形态和动态,“乱入船”则表现了雨势的迅猛和突然。这句诗通过对雨点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雨景的激烈和壮观。 3. “卷地风来忽吹散” - 突然,一阵狂风席卷而来,将乌云吹散。“卷地风来”形容风势之猛,“忽吹散”则表现了风的突然和迅速。这句诗使雨景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从激烈的暴雨瞬间转为晴朗。 4. “望湖楼下水如天” - 此时,望湖楼下的湖水波光粼粼,平静如天空一般。“水如天”描绘了湖水的清澈和平静,与前文的暴雨形成鲜明对比。这句诗不仅展现了雨后天晴的美丽景色,也给人一种宁静、豁达的感觉。 三、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夏日西湖上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以及雨后天晴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惊叹和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四、艺术特色 1. 生动的描写 - 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如“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将乌云和雨点的形态描绘得栩栩如生,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雨景的壮观。 2. 戏剧性的变化 - 诗歌中雨景的变化富有戏剧性,从乌云密布到暴雨倾盆,再到狂风骤起、云散天晴,情节跌宕起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 对比鲜明 - 诗中通过对暴雨前后景色的对比,如“黑云翻墨”与“水如天”,突出了自然变化的神奇和美丽,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4. 情感表达自然 - 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自然地流露出自己的情感。从对暴雨的惊叹到雨后天晴的喜悦,情感变化真实而自然,使读者能够产生共鸣。
00:00 / 04: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