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7: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大铁锤2年前
  《客家人的“皇家礼炮”……三眼铳》  “砰砰砰”……在客家人聚集的地方,听到这种震天响的炮声,一般都是娶媳嫁女、上梁乔迁、老人归家、敬神朝仙等红白喜事才放的“客家人的皇家礼炮”。 巨响来源于民间的“三眼铳”。据考,它起源于宋代,兴于明朝,发明之初主要用于兵事,囿于火力短填充慢等局限性,逐渐被兵家淘汰。但因为有着撼天动地振聋发聩的声威,开场能轰邪祟,半途可壮人威,收尾鸣谢天地。以其独有的仪式感,震慑着气场,被古人沿袭运用在各种庆典、仪式当中。 三眼铳的使用路数,一般是活动的开场和结束各放九铳,游行过程中逢岔路口、桥梁、河泊、庙宇等均放三铳。放铳人轮流上阵,装硝、按引信、塞堵纸、压实一气呵成。 旧时有单眼、双眼、三眼、四眼等类型。受《道德经》“三生万有”等传统思想影响,民间更多推崇流行的是三眼铳。 三眼铳使用的火药为老表自制土硝,按“一硝二磷三木炭”的古法炼制。近些年因政府管控严格,禁止私自生产、销售火药,加上出于人身安全考虑,民间使用三眼铳的习俗越来越少。偶有亮相,据说购买使用的土硝需要到相关部门备案登记。 记得在我的家乡,十多年前隔壁村庙会举行“游神”活动时,一个专门放三眼铳的村民,不慎引燃随身携带的土硝,造成重伤不久去世引发纠纷。还有我村里庙会在一次活动中放三眼铳时,不知为何把一个妇女的耳朵振聋了。自此附近各庙会、礼仪班子吸取这些教训,都没有再使用三眼铳了。 随着多元社会的发展,三眼铳的出镜率越来越少,或许若干年后只会留在文献记载中、人们的记忆里。但客家人骨子里驱邪镇魔祈愿家国安康的情怀,永不消失。 来源:宁都老表网 作者:大铁锤
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8
00:00 / 00: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1
00:00 / 00: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7
00:00 / 08: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06
00:00 / 01: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8: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19: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14
00:00 / 00: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6: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0
00:00 / 02: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
00:00 / 02: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12: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49
00:00 / 02: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4
00:00 / 1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4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667
00:00 / 00: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68
00:00 / 02: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