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买了机器人相关股票的朋友,是不是有点懵?原本被捧为“未来风口”的人形机器人赛道,突然杀出一份高盛调研报告,直接让不少热门股往下走了一截!今天就用大白话跟大家盘盘这事儿的来龙去脉~ 先说说这份让市场震动的调研:高盛在11月3日到6日这4天里,密集走访了9家给人形机器人造核心零件的公司,像三花智控、拓普集团这些咱们常听说的行业龙头都在其中 。调研结果一出来,不少人惊掉下巴:这些公司居然都在偷偷规划大产能,少则一年10万台,多则直奔100万台,但诡异的是,没有一家拿到了板上钉钉的大额订单!也正因为这事儿,三花智控、拓普集团这些龙头股近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调,让持仓的投资者捏了把汗。 那市场为啥这么慌?其实道理很简单,咱们用开奶茶店打个比方就懂了:你准备斥巨资租店面、买设备,规划每天卖1000杯的产能,但现在连长期稳定的大客户都没找到,每天只能零星卖个十几杯,谁都会担心你撑不下去吧?人形机器人现在就处在这个阶段——根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的预测,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销量才1.24万台,而国内供应链企业规划的产能动辄是这个数的10倍甚至上百倍 。大家怕的就是“产能造出来了,没人买”,最后导致资源浪费、业绩不及预期,这也是近期股价回调的核心原因。 但话说回来,这些公司真的是在盲目跟风吗?其实不然,产能规划背后藏着正常的商业逻辑。你想想,人形机器人现在就像2010年左右的新能源汽车,当时车企也是疯狂建厂房、扩产能,没人敢想后来会一年卖几百万台。现在行业正处在从“技术炫技”到“工具化普及”的关键节点,今年已经有不少企业拿到大额订单了——优必选全年光Walker系列就斩获超6.3亿元订单,智平方更是签下近5亿元的千台级订单 。 而且从长期来看,这个赛道的潜力真的不容小觑。权威机构Markets and Markets也说了,2025年到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能达到39.2%,相当于每两年多规模就翻一番。再看企业基本面,三花智控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长40.9%,机器人业务已经拿到海外巨头的主供资格;拓普集团的机器人执行器毛利率高达31%,还已经获得了微型电机、减速机等关键零部件订单 。这些数据都说明,企业扩产不是拍脑袋,而是有实打实的技术和市场预期支撑。 #人形机器人概念股 #三花智控 #拓普集团 #双环传动 #高盛研报
00:00 / 03: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1
00:00 / 07: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20251109】高盛:2025 年 11 月 7 日高盛研报显示,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呈现 “提前乐观” 态势,核心供应商积极布局产能与技术,规划年产能远超 2035 年全球预测。 产业链正从单一零部件向集成化模块转型,企业竞争聚焦技术突破与量产准备,尚未获大规模量产订单,预计 2026 年下半年迎来量产拐点。 一、 产能布局与技术突破 核心供应商规划年产能达 10 万至 100 万台机器人当量,远超 2035 年全球 138 万台的预测。 双环传动开发新型减速器,部分性能有望超越现有方案,预计 2026 年量产。 兆威机电突破灵巧手寿命瓶颈,第二代产品运行超一年,标准化后有望大幅降本。 二、产业链转型与全球化 供应链从单一零部件向集成化模块转型,覆盖执行器、传感器、结构件及关键子系统。 拓普集团布局墨西哥、美国和泰国,建设全球化生产基地。 敏实集团依托精密成型与材料技术,拓展机器人头部、电子皮肤及结构件,目标 2030 年相关收入达 50 亿元。 三、 产能出海与市场竞争 荣泰健康计划将长期产能从上海和越南逐步转移至泰国,强化服务北美客户能力。 双林股份在泰国已有汽车部件产能,计划 2023 年底前将行星滚柱丝杠年产能提升至 30 万件,支撑人形机器人关节。 企业竞争聚焦技术突破与量产准备,尚未获大规模量产订单。 四、盈利预期与行业拐点 均胜电子预计量产后毛利率可达百分之25至百分至30,净利率约百分之5至百分之10,接近成熟汽车电子水平。 高盛指出,特斯拉 Optimus Gen 3 于 2026 年 2至3 月发布,以及 2025 年底至 2026 年初主要厂商公布的 2026 年订单目标,将决定行业量产拐点。 五、总结 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已具备清晰技术路径与全球产能布局,正静待市场启动。未来,全球产能竞赛或将全面开启。#高盛#机器人#人形机器人#高盛研报#人工智能
00:00 / 01: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3: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290
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