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2
00:00 / 00: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47
00:00 / 01: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1: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1: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74
00:00 / 00: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
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33
刍chúㄔㄨˊ形音义说文解字 什么是刍狗左传 周礼 22-17学生读诵:刍 chú ㄔㄨˊ。(甲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刍指割草。勹为包字初文,刍字从艹分为二,成为两个「屮」,外各有勹,表示将草割下包起来。   备注:《说文》:「刈艹也。象包束艹之形。」   典籍所见:(1)割草。《左传.昭公六年》:「禁刍牧采樵,不入田。」(2)饲养。《周礼.地官.牛人》:「以授职人而刍之。」   板书:   教授:《说文》说:「刈艹也」,割草;它又说:「象包束艹之形。」同学们看小篆:   板书:   小篆,外面这一部分是包的初文,这一部分,包的初文,这也是,里面是草,所以它说是「包束艹」。它先解释是刈艹,割下草,包起来。老子说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个刍。什么是刍狗?用草扎成动物的样子,用来祭祀,祭祀完了以后就把它烧掉,这个东西叫刍狗。为什么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板书: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这里说的「不仁」,意思是说天地不会偏私的对某人特别的爱,就是「天地不仁」。像日月无私照一样的,它把万物看成像刍狗一样,它不会特别的为某一种人、物,特别的去偏私的偏爱,叫「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个刍的本义我们看出来就是割草,割下之后又把它束起、包起。#刍狗 #左传 #周礼 #汉字入门 #刘克雄教授
00:00 / 03: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5: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
00:00 / 0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6: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0: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01
00:00 / 00: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7
00:00 / 00: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8
紫如何看刍狗一词 道德经第五章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句话困扰了很多很多人,为什么天地和人要把百姓当作出口,为什么老子会写出这样子的话,为什么是刍狗而不是别的?我在网上搜了很多的答案,大家都说是天地和圣人如此看待百姓,但其实道德经书中讲,道生万物却不将它们作为私有,只是付出不索取回报,所以这俩句话和天道规律相反,和这本书的意思相悖。 有一次直播的时候,有人问我刍狗的意思,那时候解释是一视同仁,没有分别心只是一个名词而已不要当真,后来我发视频的时候突然又悟到了,刍狗是百姓祭祀用草炸的狗,指代的意思是轻贱,还有一个词叫草菅人命,古代坏官完全把人当回事儿就像这个草扎的狗一样。老百姓就会说你草菅人命太过分了。所以这里是人民认为天地圣人把他们当作刍狗,把自己所有的不幸原因归咎于天地圣! 所以老子这两句话是站在人们的角度去考虑的,是代百姓执笔的心里话。其实真相是这样子的吗?天地和圣人无私奉献,没有自我自一心奉献啊!所以老子最后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解释那么多有什么用呢,不如好好做自己吧。所以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只做不说不与人争辩。 这里也体现了西方说的第三视角,上帝视角,逆向思维,强大的洞察人性的能力,也体现了超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我们华夏文化高深莫测,精微博大,一句话将整个社会百姓的场景描述的清清楚楚,太厉害了,大家认为呢? #道德经解读 #阿紫 #刍狗 #凡淇 #种草激励计划
00:00 / 01: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3
00:00 / 03: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166
00:00 / 00: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0: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00:00 / 01: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