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9: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5
00:00 / 02: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他是谁?他的画像竟被英国国王挂在卧室! 三百多年前的清朝康熙年间,南京有个叫沈福宗的读书人。他跟着一位叫柏应理的比利时传教士去了欧洲。 1681年,25岁的沈福宗从澳门出发,经过南洋,绕过非洲最南端,经历一年最后在葡萄牙靠岸。到了欧洲后,沈福宗去了很多国家:葡萄牙、意大利、法国、英国,还有荷兰和比利时。 在法国,沈福宗见到了当时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这是历史上有记录的第一个见到法国国王的中国人。路易十四对沈福宗很感兴趣,问了他很多关于中国的事。 沈福宗曾在法国凡尔赛现场展示汉字的书写与筷子的使用,也在法国图书馆协助整理和分类大量的中文古籍藏书,填补了西方学术界对中国文献的认知空白。 他把随身带的《大学》《中庸》《论语》这些书的拉丁文翻译本送给了路易十四。这些书后来在法国出版,成了欧洲学者了解中国思想的重要资料。 离开法国后,沈福宗又去了英国。英国国王詹姆斯二世专门请宫廷画师给他画了一幅全身像,至今还在英国温莎城堡里挂着。 在英国,沈福宗去了牛津大学,帮助英国学者海德整理图书馆里大量的中文书籍。 他给海德讲解中国的文字、象棋和围棋,还 介绍了两种中国民间游戏升官图”和“杨六四 捍”。海德后来把这些内容写进了书里,让更多欧洲人知道了中国的文化。 沈福宗在欧洲待了近十年,在1692年坐船回国的路上,经过非洲东海岸时染病去世,才36岁。 沈福宗在中国史书上没留下名字,但他被写进了欧洲的书籍。他带去的中国书籍,他展示的中国生活方式,让当时的欧洲学者第一次比较全面地接触到中国文化。德国思想家莱布尼茨、法国作家伏尔泰,都读过他带去的书,对中国哲学评价很高。 可以说,沈福宗无意中成了中国文化向欧洲传播的一座桥梁,也让欧洲在启蒙运动时期多了一面看世界的镜子。 #清朝 #沈福宗 #传教士 #万物皆可种草搜
00:00 / 00: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6
00:00 / 01: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