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4: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373
00:00 / 01:56: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杭州一校长退休,拒绝百万年薪,前往山区支教,谁知,半年后,学生就消失了60多个,校长慌忙向教科局询问,电话那头传来的回应,却让他心头一紧:“这种情况,已经很不错了。” 这位校长叫陈立群,1985年开始担任中学校长,默默耕耘了 31 个春秋,2016年,从杭州学军中学光荣退休。 退休之际,多家民办中学向他抛来了橄榄枝,一私立中学更是开出了两百万的年薪,陈立群却婉婉言谢绝了:“我已有了更好的打算。” 原来,陈立群出身浙江农村,学生时代曾因家境贫寒辍过学,担任校长的几十年里,深知东西部教育的差距,去山区支教,是他一直以来的心愿。 2016年8月,陈立群离开杭州,前往 1400 公里外的台江县,出任台江民族中学i校长。 台江民族中学,是当地唯一的公立高中,全校三千多名学生,苗族icon学生占比达98℅,但长期以来,教学成绩在黔东南州一直处于末位。 即便有了心理准备,陈立群上任的第 一天,就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刺痛了。 早自习时,走进一个班级,放眼望去,十多个学生趴在课桌上睡觉,有的把胳膊当枕,有的把脸埋进书里。他仔细一数,最多的班级,趴着睡觉的竟有三十多个。 挨个教室查看,发现大多数班级里,学生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闲聊。讲台上的老师对此视而不见,漫不经心地翻看着手机。 他随即查阅了老师的教学计划,发现不少老师压根没备课,再看学生的作业,批改的痕迹少得可怜。 看着这一切,他清楚地明白了,这里的很多老师和学生,都在敷衍应付,他心里五味杂陈。 当晚,陈立群召集全校教师开会,会上直接宣布:“若有教师继续敷衍教学,立即开除!” 随后,他开始对学校实行全封闭式管理,监督整顿食堂,重新采购新设备,上任不到一个月,果断停掉了两名老师的课。同时,一口气发了十六项校园的规章制度。 半学期的时间,曾经嘈杂无序的校园变得安静有序,学习氛围焕然一新。 可就在学校一切往好的方向发展时,2017年春季开学,竟有六十多名学生没来报名,这就意味着,整一个班级的学生就此放弃了学业。 陈立群心急如焚,忙给教科局领导打电话:“我们学校有六十多个人没来报到啊!” 谁料,电话那头只轻轻“哦”了一声,反而安慰陈立群道:“今年比往年少了很多,已经很不错了。” 陈立群从教30多年,头一次因为学生不来上课而苦恼。 他坐不住了,经过调查,了解到,辍学的学生里,有的家庭贫困,因字数受限制 未完待续…
00:00 / 00: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6: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7
00:00 / 00: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6: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
00:00 / 02: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03
00:00 / 03: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2
00:00 / 00: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00: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
00:00 / 06: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02: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17
00:00 / 05: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7
11月7日,我的母校武汉大学原校长刘道玉先生,在武汉逝世,享年92岁。在我20年前上大学的时候,还听过老校长讲课,那时候只知道人云亦云的听学长说老校长当年如何如何厉害,但内心感受是不深的,只知道大家都一窝蜂拿着书找老校长签名。看以前辅导员发布的老校长逝世的文章,思绪回到了学生时代。 刘道玉被称为“武大蔡元培”。1980年代,在武大校长任上,他一方面营造了自由开放的校风;另一方面大刀阔斧改革高等教育,学分制、主辅修制、导师制等一系列现代高校的教育制度和管理模式,均始于他治下的武大。 老校长一直在思考“大学应该怎么上”,他谈到了以下几点,看完后再回顾自己的学生生涯,满是遗憾!不管你是学生还是职场,相信你也一定会触动和共鸣。 首先是淡化专业思想,真正觅得自己的志趣。什么是志趣?人们的喜爱、兴趣和志趣是有高低境界之分的,喜爱是低层次的,兴趣又进了一步,而志趣是高境界的。一个人把所学的专业仅仅当作谋生的手段,那是低境界的;如果当作事业去追求,那就进入到中等境界;如果把所从事的事业当作使命去追求,那就进入到了高境界。其次是不要看重课堂学习,要学会自学,这是决定你们能否成才的关键。自学是自己阅读、自己钻研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一个不爱学习、不会自学、不善于学习的人,是绝对不可能成为杰出的人才的。再次是不要看重分数,要最充分地利用学校的学习资源。大学中具有真才实学的教授,无疑是学校中最宝贵的资源,如果一个学生不善于拜名师,那无疑是最大的损失。 一年级学生特别需要读一读。已经毕业多年的也值得读一读。毕业了,不是结束,也不是开始。#刘道玉 #武汉大学 #学生时代#大学该怎么过 #个人成长@武汉大学
00:00 / 02: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21
各位朋友,今天想和大家聊一位让珞珈山永远铭记的校长——刘道玉先生。有没有武大学子或者关注过八十年代教育改革的朋友?相信提起这个名字,很多人都会心头一热。 提到武大,我们总绕不开珞珈山的绿、东湖的水,更绕不开那个充满活力、敢想敢闯的黄金时代。而造就这个时代的,正是刘道玉校长!八十年代,教育界还带着不少陈规束缚,是他凭着教育家的魄力锐意改革——打破僵化的管理模式,鼓励学术自由,甚至支持学生跨学科选课、自主创业,把自由清新的学风,像春风化雨一样洒进校园每个角落。 他哪里是在当校长,分明是在给青年“点火”啊!那时候,武大的课堂上能激烈辩论,校园里能办起各类学术沙龙,无数青年在他的庇护下,大胆追逐理想、探索真理。他的风骨、他的担当,早就刻进了珞珈山的石头里,成了武大精神最鲜活的模样。 如今先生虽已远去,但他种下的思想种子,早就长成了参天大树。多少武大学子带着他倡导的“敢为人先”,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多少人记得他说的“教育要给人以希望”,在迷茫时找回方向。这些种子,就是一代代人前行路上的光! 这位永远的校长,这位永在的改革者,用一生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是点燃人心。他的故事该被反复说起,他的精神该被永远传承。如果你也被这份教育初心打动,不妨把这份怀念分享出去,让更多人记得这位了不起的校长!
00:00 / 01: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23: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