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6: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1: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中庸》 四书五经不是残害人的,其中一小部分的确是跟一些封建制度相关,但是其中的大部分都是围绕着我们个人的修身养性,提升智慧进行论述的。 仁是仁德是将心比心是推己及人,义是正义,礼是礼貌教养,智是提升智慧有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信是诚实守信,不欺骗,不坑蒙拐骗。有什么错误的地方?又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批判儒家? 儒家思想的大部分都是关于修身修己修自己品德智慧的,只有小部分维护等级制度的内容,为什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人说,是因为它符合以前封建君主的利益。这不是废话吗????它不符合封建君主的利益,它怎么可能传承到现在?他如果不妥协一部分内容,又怎么可能流传千年?这就是很有智慧的一个点,妥协一小部分糟粕,传承大部分智慧。 孔子是一个很现实的人,既有对传承真智慧的的坚持,又有对一些封建迂腐制度的妥协。孔子有一个学生墨子,就是后来创办墨家的墨翟, 他主张的思想核心就是平等,尊重,友爱,团结,但是这现实吗?太理想主义是根本实行不了的。 春秋战国时期有许多先进的思想,为什么只有儒家活下来了?为什么呢? 因为孔子懂得委曲求全的智慧,委屈才能求全,适度的妥协才能保全大部分智慧。 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每一本都在教我们如何提升我们的智慧,如何提升我们的德行,让我们更像一个人,更像一个有独立思考判断能力的人。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诗经,陶冶人的情操,提供生活的趣味。尚书,记载历史传承文化。礼记,最早的儒家相关著作。周易,不仅仅是占卜,同样包含做人的智慧,做事的智慧。春秋,文法笔法简练有力,不像现在很多人写一些文章话语,说半天也没有重点,也没有有价值的东西。 大学和中庸这两本书,本来属于五经中的礼记,但是朱熹单独把这两类成书,着重的强调,这一点非常的关键,因为大学和中庸就是非常贴近生活的真正的智慧,而不是那些假大空的没用的理论。 还有韩愈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韩愈强调的就是,我们要去学习修身修心的真正的智慧,而不是单纯的学习一些知识理论。 古人为了经典的传承,为了智慧的传承,做出过这么多的努力。现在有些人书没读过几本,也没有认真体会过感受过,也没有通过生活实践检验过,就要完全的批判和否定儒家,批判和否定四书五经。四书五经里面好的东西你不学,就那么一点坏的东西全让你学会了。#国学文化 #国学智慧 #国学经典 #修心修行 #提升自己
00:00 / 02: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7
此句出自《论语·卫灵公》,是孔子本人所言。短短九个字,却蕴含着深刻的人际智慧与修身要义。 躬自厚:“躬”指自身、亲自;“自厚”这里特指“厚于责己”,即严厉地责备、要求自己。 而薄责于人:“薄责”即轻微、宽少地责备。“于人”指对别人。合起来就是,宽松地、尽量少地责备他人。 则远怨矣:“远”作动词,意为远离、避免;“怨”指怨恨、埋怨。 多批评自己,少指责别人,这样就能减少别人的怨恨。将心理能量从“向外归因”转为“向内归因”,从而获得情绪的稳定和成长的动力。 “薄责于人”就是体谅他人的不完美,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不希望被他人苛刻指责,因此你首先不对他人苛刻,并将这份苛刻转向自身以求精进。 “躬自厚”绝非意味着无原则的自我贬损、逆来顺受或讨好型人格。 当面对明确的权力压迫、制度不公或他人故意的恶意侵害时,这句话不适用。此时,需要的不是“躬自厚”,而是坚守原则、捍卫权利的勇气。儒家的“直”与“勇”,正是与此相辅相成的品德。 总而言之,如果我们停止要求世界变得完美,而开始要求自己变得深刻,那么,我们与世界的战争便宣告结束,一种深沉而有力的人生,就此展开。#文脉里的中国 #弘扬国学经典文化 #国学智慧 #中华传统文化 #修身养性
00:00 / 01: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0: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1: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