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国学文化#霜降 @ 霜降这样做,秋冬少生病!老祖宗藏在二十四节气里的换季开关被你发现了。 霜降:秋日最后的回眸,冬日最诗意的序章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掠过枝头,你是否看见叶片上那层晶莹的冰晶?当最后一抹秋色染红山峦,你是否感受到空气中那份清冽的寒意? 这就是霜降——秋天最深的告别,冬天最温柔的敲门声。 霜降物语:大自然按下“静音键” 霜降智慧:藏在节气里的生活哲学 古人说:“霜降见霜,米谷满仓”。这不仅仅是个节气,更是传承千年的生存智慧。 农人的时间表: 北方抢收最后的庄稼:“霜降不起葱,越长越要空” 南方采摘霜打菜:“霜打白菜赛羊肉” 茶农制作“霜降茶”:此时的茶叶滋味最是甘醇厚重 你的养生指南: 是时候把夏天的透网收起来了!霜降养生,记住这三个关键词: 1. 暖脚:寒从脚下生,今晚就开始泡脚 2. 润肺:梨子、银耳、蜂蜜是最佳伴侣 3. 舒心:登高望远,别让萧瑟的秋景影响心情 霜降风物:舌尖上的节气记忆 每个节气都有它专属的味道,霜降也不例外: 必吃榜首:柿子 “霜降吃柿子,冬天不感冒” 此时的柿子完全成熟,皮薄肉甜,像一个个小灯笼挂满枝头。咬一口,秋日的甜蜜在口中绽放。 隐藏美味:霜打菜 经过霜打的青菜,为了抵御寒冷会将淀粉转化为糖分。白菜更甜,萝卜更脆,这是大自然给予的意外惊喜。 霜降·诗意:穿越千年的浪漫 这个节气,自古就撩动着文人的心弦: 杜牧停车坐爱枫林,只因“霜叶红于二月花”; 白居易望见“霜降水返壑”,感慨岁月流逝; 而现代的你,是否也该在这个特别的时节, 给自己一个理由,去山间走走,感受这转瞬即逝的秋日绝色? 今日霜降,敬告诸君: 秋将尽,冬欲来。 请收起薄衫,备好暖衾。 记得给远方的父母打个电话,提醒他们添衣保暖; 也别忘了犒劳自己一碗热汤,毕竟—— 懂得顺应天时的人,才能被岁月温柔相待。 这个霜降,愿你在渐寒的天气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温暖节奏。
00:00 / 03: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0: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0: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
00:00 / 00: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00: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
00:00 / 00: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7
00:00 / 00: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0: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一场金色的告别 在金黄与天光之间,与季节相认 当时令行至秋的尾声,冬的序章。 当萧瑟的风,卷走了最后一丝暖意。 城市里,那一路路的银杏,却正进行着一年中最盛大、最决绝的绽放。 那不是花,却比花更烂漫。 是太阳打翻的调色盘,是岁月淬炼出的真金,是季节写给天空最后的一封情书,用亿万片金黄的叶,洋洋洒洒。 抬头看—— 阳光透过层叠的扇叶,脉络清晰如掌纹,每一片都在发光。那是一种极致的、透明的黄,仿佛能滤掉世间所有的喧嚣与繁杂,只留下纯粹的光与暖。它不像春日新绿那般稚嫩,也不似夏日浓荫那般沉闷,它是一种历经风霜后,坦然而明亮的成熟。 而最美的时刻,恰在飘落之间。 一阵风过,它们便成群地、旋舞着告别枝头。那不是凋零,是一场金色的雪,一场无声的太阳雨。它们在空中划出最优美的弧线,从容,静默,带着对过往的全部眷恋与对未来的全部坦然。 最终,它们归于大地,织成一条绵厚、松软的金色地毯。踩上去,沙沙作响,那是秋天离去时的脚步声,清脆而温柔。 我们总在此时,才惊觉时光的流逝。 银杏用一场极致的绚烂,来预告万物的静寂。它告诉我们:最美的告别,是拼尽全力地活过;最深的静默,是曾经热烈地喧哗。 所以,别错过这场限定的典礼。 就在此刻,走进那片金黄里。 去感受叶片拂过肩头的轻吻,去收集一捧阳光的碎片,去踩响那首名为“告别”的进行曲。 在寒意尚未彻骨之时,让这一树树、一地的暖,为你加冕。 然后,怀揣着这满眼的璀璨,步入即将到来的、素净的冬。 秋已末,冬未满。而银杏,正当时。 ---
00:00 / 02: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9
第15集 二十四节气 霜降 秋的终章,冬的序曲 你知道霜降为什么要吃柿子吗? 不知不觉间,霜降到了,这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了。其实霜降这个节气呀,和降霜无关,它的意思是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霜,气温骤降,昼夜温差特别大,是一年中白天和晚上温度差最大的时候。 霜降时节,北方大部分地区秋收基本进入尾声。南方却是“三秋”的大忙季节。 霜降有三候,一候豺乃祭兽,凶猛的豺狼开始频繁捕猎,将猎物整齐排列,仿佛在进行一场“祭祀”,为漫长的冬天储备食粮;二候草木黄落,寒风掠过,翠绿的树叶被染成金黄、橙红,而后随风飘落,只留下光秃秃的枝桠,静默地等待春天;三候蜇虫咸俯,土里的昆虫纷纷钻进洞穴,蜷缩起身体,在黑暗中沉沉睡去,以冬眠的方式抵御严寒。 霜降的习俗,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温情与智慧。 饮酒赏菊,登高远眺。吃柿子、萝卜、秋梨,实在是太多了。 关于吃柿子的习俗,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小时候家中十分贫穷,经常吃不饱饭,四处讨饭。有一年霜降,已经两天没饭吃的朱元璋,饿得两眼发黑,跌跌撞撞走到一个小村庄,发现村边的烂瓦堆里长着一棵柿子树,上面结满了红彤彤的柿子。朱元璋兴奋极了,使出浑身力气爬到树上,吃了一顿柿子大餐,这才得以保住了性命。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有一年霜降时节,领兵再次路过那个小村庄,发现那棵柿子树还在,上面依然挂满了红彤彤的柿子。面对此情此景,朱元璋思绪万千,当年正是这棵柿子树救了自己。他脱下自己的红色战袍,把战袍披在柿子树上,并封它为“凌霜侯”。这个故事传开后,霜降吃柿子的习俗就慢慢形成了。 霜降,是秋天的压轴戏,也是冬天的序幕。它既有霜染万物的清冷之美,也有烟火气十足的温暖之味,在时节的更迭中,将深秋的诗意与温情,一一沉淀。
00:00 / 03: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9
立冬:万物收藏,岁月沉香 当最后一片梧桐叶悄然落下,风里便带来了冬的消息。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起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此时,天地间阳气渐收,阴气渐盛,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的季节。 立冬的起源可追溯至先秦时期。古人观天象,察物候,将北斗七星斗柄旋转划分为二十四节气。当斗柄指向西北方位,太阳到达黄经225度时,便是立冬。周代天子会在此时率三公九卿到北郊举行“迎冬”仪式,以黑色的服饰和玉器祭拜冬神玄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 大自然是最精准的时钟。立冬物候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此时,北方水面开始结起薄冰,土地渐渐冻结,野鸡一类的大鸟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见到与野鸡羽毛颜色相似的大蛤,古人便浪漫地想象它们是野鸡变成的。 立冬的花信风,也别有一番情致。一候野菊凌霜而开,金黄的花朵在萧瑟中点亮生机;二候芦花飞雪,如絮如羽,在风中摇曳成诗;三候山茶含苞,那饱满的花蕾里,藏着一个即将绽放的春天。 民间习俗里,立冬是丰收与休养的交接点。人们会举行祭祖祭天的活动,感谢今年的风调雨顺,祈求来年的安康吉祥。北方人爱吃饺子,因“交子之时”的寓意,又传说吃了饺子,耳朵就不会受冻。南方则偏爱热腾腾的鸡鸭鱼肉,用食物的温暖抵御渐寒的天气,谓之“立冬补冬”。 立冬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更添几分诗意。李白写道:“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寥寥数语,道出了冬日特有的慵懒与温暖。陆游的“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则细腻刻画了普通人过冬的准备,朴实中见深情。而白居易那句“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更是以声音写出了冬夜的静谧与雪的厚重。 立冬,是岁月精心设置的逗号。它让匆忙的时光在此稍作停留,给我们一个理由,去整理这一年的收获与心情。在这个开始收藏的季节里,且让我们把经历过的春花秋月都收纳于心,在炉火旁读书饮茶,静待第一片雪花的降临。因为冬的沉淀,正是为了春的绽放——万物都在此刻,默默积蓄着新生的力量。 #二十四节气 #立冬 #冬天
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