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7: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3
00:00 / 0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2: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3: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2: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感仙草5天前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强调以爱人、修身、克己复礼为基础的道德准则,体现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高标准。 ### 📌 背景 孔子在《论语》中多次谈到“仁”,其内涵丰富且具有层次性,核心是“爱人”与“克己复礼”,并根据不同的弟子和语境做出不同解释,体现出因材施教的特点。 ### 🔍 仁的多重含义 以下是孔子对“仁”的几种主要解释: | 弟子 | 孔子的回答 | 核心含义 | |------|-------------|----------| | 颜渊 | 克己复礼为仁 | 自我约束,遵循礼仪规范 | | 仲弓 |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尊重他人,推己及人 | | 司马牛 | 仁者,其言也讱 | 言语谨慎,不轻率 | | 樊迟 | 爱人 | 爱护他人,体现仁爱之心 | | 子贡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推己及人,助人成功 | ### 📚 补充说明 仁不仅是个人道德修养的体现,也是社会关系和谐的基础。孔子认为,一个人若能从家庭出发,做到孝悌,便能将这种仁爱扩展到社会,最终实现“家国天下”的理想状态。 ### ✅ 结论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强调爱人、修身、克己复礼,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准则。 它不仅是一种个人修养,更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孔子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根据不同弟子的特点,阐述了仁的不同面向,但其核心始终围绕“爱人”与“修身”展开。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2: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
00:00 / 03: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5: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2: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7: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
00:00 / 00: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论语·雍也篇》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译文 孔子说:“君子学识广博,用礼法约束自己的行为,也就不至于背离正道了。” “博学于文”是鼓励大家广泛地学习,从知识中激发自己的良知,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约之以礼”是恐怕有学识的读书人,反而利用知识来做坏事。用言行遵守礼法来约束自己,应该比较放心,也更加容易获得大家的信任。 古往今来,多少有见识的大学问家,做出许多令人失望的事情,提出一些害人不浅的言论,便是对孔子这一番道理,不是搞不明白,便是故意扭曲,所造成的祸害。 博学子文和约之以礼,必须兼顾并重,才能获得平衡而走上正道。两者缺一不可,因为欠缺一项,便会产生倾斜,而走上偏道或邪路。 品德修养,别人不容易感觉出来。行为合乎礼法,大家都容易看出来。表里一致,大家容易信任。表里不一致,大家当然怀疑,不敢相信。 心术不正的人,知识越多,做坏事越方便。读书人不凭良心的案例,实在很多。知识分子更需要凭良心、讲道德,这是读书人应该自我警惕的,不可不慎。 建议我们,要慎选资讯,多学习光明正大的道理,避免不知不觉当中,吸收了不正确的知识,使自己走入邪途。#论语遍地开花#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论语#中华道统#每天学习一点点
00:00 / 02: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6: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