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神舟二十一号发射成功 神舟二十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最年轻航天员出征星空 长征火箭再度点亮酒泉夜空,三名航天员带着新的“太空值班表”踏上旅程。 北京时间2025年10月31日23时44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F遥二十一运载火箭划破夜空,搭载着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奔赴中国空间站。这一刻,无数目光聚焦于此,看着火箭尾焰如一支巨大画笔,在夜幕上书写中国航天的崭新篇章。 发射圆满成功,年轻阵容亮相 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第6次载人飞行任务正式启动。本次飞行乘组由三名航天员组成,张陆担任指令长,武飞和张洪章担任队员。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武飞作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如今成为中国最年轻的航天员,刷新了执行飞行任务的年龄纪录。这种年轻化趋势彰显了中国航天事业薪火相传的活力。从神舟五号杨利伟的首次飞天,到如今武飞成为中国最年轻航天员,中国航天人队伍正变得越来越年轻、越来越专业。 任务艰巨,技术再升级 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这次“太空出差”任务繁重,计划在轨驻留约6个月。在这半年里,他们不仅要完成与神舟二十号乘组的在轨轮换,还将开展多项空间科学与应用工作。 任务清单包括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货物进出舱,进行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载荷和舱外设施设备安装与回收等。此外,航天员们还将开展科普教育和公益活动,让太空之旅的科学效益最大化。 技术层面同样令人振奋。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入轨后,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仅需约3.5小时就能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形成三船三舱组合体。这种快速交会对接技术的成熟,大大提高了载人航天任务的效率。 万事俱备,展现中国韧性 为了确保发射成功,发射团队做足了准备。在10月29日,任务团队组织了全区合练,全面检验了各系统的可靠性。针对可能遇到的低温、季节性大风等天气,发射场系统也从气象预报、塔架密封等方面制定了针对性措施。 神舟二十一号发射之时,中国经济也展现出强劲韧性。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继续保持领先。这种经济的稳健发展,为航天事业提供了坚实保障;而航天科技的进步,又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 随着神舟二十一号与空间站对接成功,张陆、武飞、张洪章三名航天员将开始他们长达半年的太空生活。未来几天,全国各地的天文爱好者们又能在夜空中
00:00 / 02: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三梦姐3天前
苍穹归航!神舟二十一号携神二十乘组平安着陆东风 北京时间2025年11月14日16时40分,大漠戈壁之上,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稳稳降落在东风着陆场,舱门打开后,医监医保人员现场确认: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身体状态良好,圆满完成203天在轨任务凯旋归来! 这场平安归途始于当日11时14分,神舟二十一号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分离,开启回家之旅。14时49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发出返回指令,轨道舱与返回舱顺利分离,制动发动机精准点火,返回舱穿越近5分钟的"黑障区",在7900米/秒的高速与1350℃的高温考验中稳步归途,最终以"十环精度"完成着陆,搜救分队第一时间抵达现场。 此次返回堪称航天应急保障的典范。因神舟二十号返回舱遭空间碎片撞击,舷窗出现细微裂纹,我国果断调整方案,由后续发射的神舟二十一号承接返回任务,仅用9天便完成应急部署,获全球网友盛赞"航天教科书级操作"。在轨期间,乘组完成4次出舱、7次载荷进出舱任务,创下3100摄氏度空间材料加热纪录,收获肿瘤治疗潜在靶点等多项科研成果,更实现第7次"太空会师"。 当三位航天员微笑走出返回舱,陈冬那句"中国航天经受住了考验",道出了亿万国人的自豪。从精准测控到应急应变,从科研突破到人才接力,这场归航不仅是一次任务的圆满,更是中国航天系统能力与战略定力的极致彰显。星辰大海路,步履不停歇,致敬每一位航天人,期待中国航天续写更璀璨的篇章!#中国航天 #航天精神 #民族自豪 #大国重器 #载人航天
00:00 / 01: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8
00:00 / 0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0: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460
00:00 / 01: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