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28: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15: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13: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89
00:00 / 01: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418
00:00 / 18: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8: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815
00:00 / 06: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459
00:00 / 05: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3: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20
00:00 / 04: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18
全息解读《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以政之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民多知巧,奇物滋起;法物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民自化,我无事民自富,我好静民自政,我无欲民朴。 《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一、文本结构解析 本章构成严密的递进式逻辑链: 治理纲领(首句):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社会观察(中段):忌讳→贫 / 利器→昏 / 知巧→盗贼 圣人之道(末段):四自原则(自化、自富、自正、自朴) 二、核心矛盾揭示 老子通过三组悖论揭示社会治理的异化现象: 统治者行为社会后果异化机制 多设禁忌民愈贫束缚生产力 推崇权谋国愈昏破坏公信力 纵容机巧盗贼多激发贪欲 三、无为思想的四维实践 时间维度:无事取天下强调治理的可持续性 空间维度:自化体现对地域差异的尊重 主体维度:自正突出民众的自治能力 价值维度:自朴回归文明的本真状态 四、现代性启示 治理智慧:印证了简政放权的当代价值 科技伦理:对人工智能过度发展的预警 生态思维: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层契合 (注:本章与第五十六章构成治理哲学的双子篇,前者重原则,后者重方法,共同构建道家政治哲学的完整体系)
00:00 / 01: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全息解读《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忿,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亲,不可得疏,不可得利,不可得害,不可得贵,不可得贱。故为天下贵。《道德经》第五十六章以"以正治国"开篇,构建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政治哲学体系。本章核心思想可概括为三个治理原则:以正道治国、以奇术用兵、以清静取天下。老子通过"忌讳→民贫""利器→国昏""法令→盗贼"的因果链,揭示了过度干预的社会异化现象。一、圣人之道的四重境界无为而民自化:统治者不强行干预,百姓自然顺应天道好静而民自正:当权者清心寡欲,社会风气自然端正无事而民自富:减少政令折腾,民生自然富足无欲而民自朴:统治者克制私欲,民风回归淳朴二、玄同思想的现代启示"挫其锐,解其忿,和其光,同其尘"的玄同境界,主张消除对立、调和矛盾。这种超越二元对立的智慧,对当代社会治理具有重要价值:三、破除"亲疏贵贱"的分别心实现"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的中道平衡达到"为天下贵"的终极治理目标郭店楚简本异文显示,"我无事而民自富"原为"自福",更强调精神层面的满足。这种文本差异恰恰印证了老子思想中"福""富"的辩证统一——真正的富足既包含物质充裕,更指向心灵安宁。
00:00 / 02: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