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11: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6
地理知识:十五秒速记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一、纬度地带性规律 1. 赤道多雨带 - 分布:赤道附近(如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东南亚)。 - 原因: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气流上升,多对流雨(热带雨林气候)。 2.极地少雨带 - 分布:极地地区(如格陵兰岛、南极洲)。 - 原因:终年寒冷,气流下沉,降水稀少(极地气候)。 3. 副热带少雨带(南北回归线地区) - 分布:南北纬20°~30°的大陆内部和西岸(如撒哈拉沙漠、澳大利亚中西部)。 - 原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干旱少雨(热带沙漠气候)。 - 例外:大陆东岸因季风或暖流影响降水较多(如中国东南部、美国东南部)。 4. 温带多雨带(中纬度地区) - 分布: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如欧洲西部、北美西北部)。 - 原因:受西风带影响,多锋面雨和气旋雨(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二、海陆位置影响 1. 沿海地区降水多 - 原因:海洋水汽充足,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如西欧、日本)。 - 例外:寒流经过的沿海地区(如秘鲁沿岸)可能干燥。 2. 内陆地区降水少 - 原因: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如中亚、蒙古高原)。 三、地形影响 1. 迎风坡降水多 - 案例:喜马拉雅山南坡(印度乞拉朋齐)、安第斯山西侧。 - 原因:湿润气流遇山地抬升,形成地形雨。 2. 背风坡降水少 - 案例:安第斯山东侧(巴塔哥尼亚高原)、落基山东侧。 - 原因:气流下沉增温,形成“雨影区”。 #生地会考 #地理知识 #初中地理 #气候类型分布 #高中地理
00:00 / 00: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5
中国降水的空间分布 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第一步、读图名 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第二步、读图例 年降水量对比表,比照年降水量对比表可以看出,我国年降水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 第三步、找年等降水量线,看年降水量线的走势,分析数据,归纳分布规律。 先找出1600mm、800mm、400mm、200mm年降水量线。800mm年降水量线大致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北延伸,与秦岭——淮河一线基本重合;400mm年降水量线大致沿大兴安岭西侧、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脉东端一线延伸。这些年降水量线的走势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基本与海岸线平行。 再以400mm年降水量线为界,看两侧降水量的变化。读图可以看出,该线东南部降水较多,秦岭——淮河以南年降水量超过800mm,东南沿海可达1600mm以上,西北部降水较少,许多地区不足200mm。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为什么我国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呢? 这是因为我国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东南季风从东南沿海登陆,向西北内陆推进,再加上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水汽深入内陆,但水汽在被夏季风推进过程中,受到重重山岭阻隔,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八年级地理#中国地理#知识分享#每天学习一点点#蔡老师聊地理
00:00 / 02: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
00:00 / 02: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
00:00 / 14: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3: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1: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
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1: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3: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
00:00 / 04: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1
00:00 / 03: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2
00:00 / 01: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00:00 / 03: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一个视频看懂雨热同期:自然的季节默契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夏天的雨总跟着热浪来,春天的暖总伴着细雨归?这就是地理课本里的“雨热同期”——热量和降水在同一季节集中出现,像大自然的默契搭档,滋养着我们脚下的土地。 打开中国气候地图,从南方的亚热带季风区到北方的温带季风区,几乎都被“雨热同期”的印记覆盖。看这组数据:夏季气温峰值和降水峰值完美重合,7月平均气温普遍超25℃,降水量却占了全年的40%-60%。就像给植物开了“双buff”,高温让生长加速,雨水给补给续航。 对农作物来说,雨热同期就是“黄金季节”。水稻需要高温促分蘖,更需要雨水防干旱;玉米拔节、棉花结铃的关键期,刚好赶上夏雨季,不用人工灌溉也能长势喜人。这也是为什么季风区能成为粮食主产区,雨热同期正是大自然的“丰收密码”。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却少雨,植物只能靠休眠熬过酷暑;而我们的季风气候,让热量和降水“同频共振”,不仅养活了亿万人口,更塑造了四季分明、植被繁茂的生态景观。 一帧帧画面里,有温度的上升,有雨水的滋养,更有生命的蓬勃。雨热同期不是抽象的地理概念,而是藏在四季里的自然规律,是刻在土地上的生存智慧。下次下雨时抬头看看太阳,你就能读懂这份属于地球的季节默契。#小靳老师 #地理知识 #地理思维 #雨热同期 #小升初
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
00:00 / 02: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21: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1: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