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海人3月前
关于我上路之后的两年/ 《好的一天(A Day in My Life)》以占主导地位的长镜头、手持镜头的伪纪录片方式、非线形叙事和碎片化表达、跳跃的时间线和破碎的情节,摒弃了传统电影的连贯叙事方式,意在制造明暗两条线、双结局、多维度理解的情节,以情绪化的偏实验影像给观众在剧情外提供了更多解读的空间。讲述了一个离开北方的朋友圈独自来到南方的男孩受约收到一封信和一瓶酒而要去寻找大海、行路中酒被不幸摔碎、最后带着碎片和信封的灰烬找到了大海却只能像《老人与海》结尾时的老人一样做最后的告别的故事,这是一个男孩行路的一天,也是他个人的历史,究其的一生。 受尼采的哲学认识影响,本片的人物一共有三个,他们分别是:本我的我、自我的我、超我的我。 影片中后半部贯穿始终的一段配乐同样也来自我一直正在筹备的专辑,作为先行曲我们今年年底见。 今年七月五号,准备离开昆明的前一天,我翻到自己当时在朋友圈写到: “一周连着四天在排练室打地铺睡觉的日子暂时结束了,上半年的创作也告一段落了。最后两个月的效率惊人:一部完整的曲子,一部全长短片,一部重剪版MV,还有四首下半年要接着做的曲子。最忙的时候不仅荒废了睡眠和接单,甚至荒废了练琴和网课,身体和记忆的增长肉眼可见,这可能是我最爽的事情。总觉得每次回去得带着点儿什么东西,不然也荒废了两张云南来回的机票,这次或许也是最丰厚的一次。短片的两张海报放在下面,还是老样子,找个时间在郑州做私人放映,曲子也藏在配乐里了,届时任君自取。” 如今它来了。是啊,这一年关于在南方的生活,我有太多话要说了,谢谢你们过来听我絮叨絮叨。 也许无聊,但是私人。 #电影感 #独立短片 #艺术电影 #实验短片 #inmyfeeling
00:00 / 31: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6
00:00 / 02: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7
#军旅片 标记了我从“局外人”到“参与者”,再到“回味者”的整个过程。#已退役非现役 #复学大一新生 《士兵突击》:埋下“不抛弃、不放弃”的根,也埋下了要当兵的“种子”! 许三多抱着树干哭,在新兵连转个圈都能晕,他的起点低得让人发笑,却又真实得让人心疼。那时我们看的是热闹,是钢七连的热血,是老A的神秘。但许多年后,才真正听懂了他那句“有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这句话,没有经历过平凡至枯燥的磨砺,是无法品出其中滋味的。它教会我们的不是如何成为兵王,而是如何在最泥泞的地方,像一颗种子一样,先把根扎下去。这根,就是军人的魂——一种对信念近乎笨拙的坚守。 《我是特种兵之利刃出鞘》:点燃要当“特种兵”的梦! 初中时,何晨光的潇洒帅气,精准狙击,满足了少年对英雄的所有想象。这部剧为我们打开了“特种兵”这个充满神秘与酷炫色彩的世界。它更时尚,更个人英雄主义,像一剂强心针,让我们对军旅的向往,从“许三多式的坚持”升级为“成为最强者”的渴望。那是青春期的我们,对力量、对荣誉最直接的憧憬。 《特战荣耀》:正视“天才”的磨砺与成长! 到了高中,燕破岳的狂傲与强大,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兵王”的雏形。他比许三多起点高,比何晨光更“刺头”。他的故事,核心是“磨砺”。我们开始理解,一个强大的战士,不仅仅是技术的精湛,更是心性的成熟。从个人英雄主义到团队至上,这部剧让我们正视了成长必须经历的挫折与融合,明白了“猎豹”只有在狼群里才能发挥最大的威力。 《猎豹》:回归真实战场的冷静与沉重! 如今再看《猎豹》这类新片,视角已然不同。少了些青春的热血滤镜,多了份冷静的审视。它们更贴近真实战场的残酷与复杂,战术细节更考究,敌我较量更显智慧的重量。我们关注的,不再仅仅是某个主角的成长弧光,更是整个团队在高压下的决策、牺牲与使命必达。这是一种“祛魅”后的回归,回归到对军人职业本身最深刻的敬意——他们是在用最专业的技能,守护最珍贵的东西。 荧幕上的故事会更新,但内核从未改变:那关于责任、荣誉、团队和永不磨灭的忠诚。感谢这些故事,它们让穿过军装的人感到共鸣,让未曾穿过军装的人心生敬意。 这,就是军旅题材永恒的魅力!
00:00 / 01: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3
00:00 / 00: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1: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1: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