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萨克·牛顿:被苹果砸中的科学巨人 1666年,一个苹果的坠落,让23岁的牛顿陷入沉思:为什么物体总是落向地面?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引领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当时剑桥因瘟疫关闭,牛顿回到乡下隐居。在这段独处时光里,他不仅提出了万有引力理论,还因研究需要发明了微积分,用三棱镜分解阳光开创了光谱研究,制造了当时最先进的反射望远镜。 1687年,他将这些发现凝聚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这部巨著奠定了经典物理学的基石,证明了天地万物都遵循统一的物理法则。从行星运转到潮汐涨落,宇宙的奥秘第一次被数学公式清晰揭示。 功成名就后,牛顿担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长达24年,成为科学界的权威人物。但他也与莱布尼茨就微积分发明权发生激烈争执,展现出性格中固执好胜的一面。 晚年的牛顿却谦逊地形容自己:“我好像只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为发现了一颗光滑的石子而欢喜。”这句名言道出了科学探索的真谛——在浩瀚的真理海洋面前,每个发现都只是开始。 从一颗苹果到整个宇宙,牛顿用一生证明:保持好奇,勇于追问,每个人都能撬动属于自己的世界。 🌟一颗苹果,如何撬动整个宇宙? 23岁瘟疫避世,他在星空下顿悟万有引力; 无工具自创微积分,无设备手磨望远镜; 《原理》问世,天地万物皆有法则可循。 晚年的谦逊独白,藏着科学探索的终极真谛! #牛顿 #万有引力 #科学巨匠 #历史人物传记 👉评论区聊聊:你心中牛顿最传奇的瞬间?
00:00 / 01: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约翰内斯·开普勒(1571-1630)是德国天文学家与数学家,其发现的行星运动三大定律彻底革新了人类对宇宙的理解,为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奠定了基石。他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凭借卓越的数学天赋获得奖学金进入蒂宾根大学学习,在那里受到秘密传播的哥白尼日心说影响,成为该理论的坚定拥护者。 开普勒科学生涯的转折点始于1600年与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的合作。第谷毕生积累的精密观测数据——特别是关于火星轨道的记录——为开普勒的理论探索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素材。第谷去世后,开普勒继承这些珍贵资料,开始了长达数年的计算与分析。他最初试图用传统圆形轨道拟合火星运行,但总存在8角分的微小误差。他坚信第谷数据的精确性,毅然放弃统治天文学两千年的圆形轨道教条,转而尝试椭圆轨道模型。 这一突破性思考最终结晶为开普勒三大定律。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指出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发现行星在相等时间内与太阳的连线扫过相等面积,揭示行星轨道速度的不均匀性。这两项成果于1609年发表在《新天文学》中。十年后,他在《世界的和谐》中提出第三定律(周期定律),精确指出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其轨道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首次将整个太阳系用数学关系联结成统一体系。 开普勒的成就远不止于此。他在光学领域阐明了视网膜成像原理,发明了开普勒式望远镜;编制《鲁道夫星表》的精确度超越所有前人星表;还准确计算了1604年超新星(现称开普勒超新星)的位置。这位“天空立法者”一生饱受战乱、宗教迫害与个人不幸的困扰,却始终保持着对宇宙数学和谐的坚定信念。他的工作将哥白尼体系从假设转化为物理现实,用数学定律取代几何模型,标志着古代天文学向现代天体力学的决定性转变,其思想直接引导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历史 #人物 #科学 #科技 #宇宙
00:00 / 06: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1: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1: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28
00:00 / 04: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1: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2: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7
00:00 / 01: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2: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1: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2: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2: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2: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1: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07
00:00 / 02: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