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0: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6
自在5天前
青少年抑郁--做好吃饭、睡觉、运动 #青少年抑郁 #厌学 #控制 #情感忽视 #家庭关系 资深心理咨询师李蔚痛心的指出:"我们总说孩子厌学、抑郁,其实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家长生病,孩子吃药。实际上,我不认为是孩子有病。"多项研究数据支持这一观点,63%学生抑郁症患者在家庭中经历严苛控制、情感忽视或冲突暴力,77%的病例与不良家庭关系直接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接受心理咨询的孩子改变速度往往快于其父母。而当父母参与治疗时,青少年抑郁症康复有效率可达82%,印证了改善家庭环境对治愈的关键作用。这从侧面佐证了"孩子如果得了心理疾病,往往是家里病症最轻的那一个"。 李蔚用生动的比喻解释青少年的心理防御:"当一个孩子承受不了外界环境的伤害和刺激,他给自己造一个壳,躲在里面,这反而说明他是聪明的,这是一种自我保护。他在等着有一天遇到一个愿意倾听他、理解他的人,把壳敲开,带着他出来。" 基于临床经验,李蔚提出"生理-心理"协同干预方案,要解决心理问题优先要解决身体问题。就是最平常的吃饭、睡觉、运动这三件事。 第一,胃是情绪器官,当一个人常处于焦虑、恐惧等情绪时,胃的感受发生变化,要么感觉不到饿,要么感觉不到饱,所以在吃饭这件事上一般表现为两种极端,要么吃的很少,没有胃口,觉得饭菜不香,吃饭像是完成任务,身材消瘦;要么暴饮暴食,大口朵颐而停不下来,身体肥胖。那么好好吃饭,恢复胃的感受,是情绪调节的重要基础。 第二,充足的深度睡眠能促进血清素等神经递质的分泌,有效缓解负面情绪。反之,慢性睡眠剥夺会持续加重精神紧张状态,形成恶性循环。好的睡眠为情绪保驾护航。 第三,神经科学研究证实,运动时大脑会出现α波增强现象,这种波形与放松、平静的专注状态相关,有助于缓解运动前的紧张情绪;而中高强度有氧运动时大脑分泌的内啡肽,产生镇痛和欣快感。哈佛医学院的临床发现,每周进行三次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或瑜伽,可使轻度至中度抑郁患者的症状改善约40%。
00:00 / 02: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