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6: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
00:00 / 02: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6
00:00 / 08: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3: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53
00:00 / 05: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697
00:00 / 05: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6
00:00 / 04: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0
00:00 / 08: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4: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93
00:00 / 02: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6: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07: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2: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内存暴涨背后的推手,以及利好哪些国产替代龙头企业? 2025年11月以来,存储芯片“一天一个价”,是什么样的推手造成本轮涨价?以及背后哪些国产替代企业能真正赚到钱? 深圳华强北被誉为中国电子市场的“晴雨表”,在这里,包括DDR4(第四代双倍数据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和SSD(固态硬盘)在内的存储产品价格已出现翻倍的情况,甚至“一天一价”。存储芯片走出的逆势狂飙曲线也被网友调侃为“年度最佳理财产品”“暴涨快过黄金”。内存条涨价主要由AI大模型训练和高性能计算需求激增引发,同时国际厂商产能转向HBM(高带宽内存)导致DDR4/DDR5供应紧张。以下是具体原因: AI需求挤压消费级供应:三星、美光、海力士等国际厂商将产能优先分配给AI芯片所需的HBM,导致消费级内存(如DDR4/DDR5)产能锐减。例如,三星HBM订单激增,挤占了原本用于普通内存的产能。 ‌ 国际厂商减产与市场垄断:三星、美光、海力士合计占据全球内存颗粒市场95%份额(三星46%、海力士29%、美光20%),通过控制供给制造“存储恐慌”。 国产替代尚未完全释放: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等国产厂商虽具备产能,但市场认可度较低,消费者仍偏好国际品牌。国产内存价格虽具性价比(如光威长鑫合作款DDR4 16GB约350元),但需时间提升市场接受度。 ‌ 供应链调整周期滞后:半导体产线建设周期长(数月),厂商扩产谨慎。AI需求爆发后,产能无法快速响应,导致供需失衡持续加剧。 而在国内市场,因#长江存储 和#长鑫存储 未上市,目前的存储产业链公司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以#江波龙 、#佰维存储 为代表的模组厂,从上游采购晶圆,进一步加工后出售; 第二类是以#香农芯创 为代表的芯片代理商; 第三类以澜起科技为代表,生产内存接口芯片。
00:00 / 09: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