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92
00:00 / 01: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8: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2: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6: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3
雨夜宿州站前 晚八时的宿州站前,雨丝斜织,灯光浮在湿漉漉的地上,被车轮碾碎,又复合,复又被碾碎。一个人,一把伞,便在这光怪陆离的人间剧场里,站成了一处孤岛。 伞是极寻常的黑布伞,大约也遮不得许多风雨,只是聊胜于无的意思。雨水顺着伞骨滑下,在脚边汇成小小水洼,映出穿梭的车灯,明明灭灭,如同许多匆忙的人生片影。站前路上,车辆往来如梭,笛声时作,碾过积水,便溅起一阵短促的抗议,旋即又为更大的喧嚣所吞没。 旅客们多是有方向的。他们自站口涌出,各挟一行囊,有的张望,有的疾走,有的立定了吸一支烟——烟头在雨夜里红得惊心。然而无不匆匆,似乎背后有甚么东西追赶着,教他们不能在这雨水中多停留一刻。其实何尝有什么追赶者呢,无非是生活二字,横在心里,使人不得不奔忙罢了。 那一个人却只是站着。伞沿压低,看不清眉目,只见一双半旧的皮鞋,已被雨水浸得颜色深沉。他大约是在等人,或者也未必是等人,单只为了站一站,看一看这无数人生的横断面,亦未可知。世间的车站原是最为奇特的所在,无数人于此相逢,又于此星散,交换一些言语、眼神,或者连这些也没有,便各自消失在雨夜里,仿佛从未相遇过。 雨声渐稠了。站前小贩的叫卖声被雨水打湿,变得模糊而遥远。有少女拖着行李箱跑过,鞋跟敲击地面,清脆得使人心惊;有老者踽踽独行,背影几乎要被夜色和雨水消化了。而那一个人,一把伞,依然站着,仿佛要站成站前的一座雕塑,见证所有到来与离开,所有相逢与别离。 究竟雨夜车站前,是谁在等待着谁呢?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在等,等的未必是一个人,倒可能是生活里始终未曾降临的甚么转机。而宿州站前的雨,只管下着,并不回答。
00:00 / 02: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璟雯~听故事 伦敦的雨总带着湿漉漉的凉,1917年的那个黄昏,滑铁卢桥上挤满了避雨的人。英军上尉罗伊·克劳宁收起佩剑,目光无意间落在了人群中那个踮脚收伞的女孩身上——她穿着洗得发白的芭蕾舞裙,发梢沾着雨珠,像一株雨中摇晃的白玫瑰。 “介意我共用你的伞吗?”罗伊的声音打破了雨声。女孩抬头,清澈的眼眸撞进他含笑的眼底,脸颊泛起薄红。她叫马拉·莱斯特,是皇家芭蕾舞团的舞者,指尖还残留着练舞后的酸痛。那把小小的黑伞下,两人的呼吸交织,话题从战争聊到芭蕾,从伦敦的雾聊到苏格兰的风,仿佛认识了很久。 雨停时,罗伊握住她的手:“嫁给我,马拉。”没有华丽的求婚词,只有眼底的笃定。马拉心头一颤,明知战火无情,军人的生命如风中残烛,却还是点了点头。他们约定次日上午在教堂成婚,罗伊将家族的吉祥符塞到她手中:“它会护你平安,等我回来。” 可命运的玩笑来得猝不及防。婚礼前夜,罗伊接到紧急命令,需连夜赶赴前线。马拉得知消息,不顾一切冲出舞团宿舍,只为见他最后一面。她穿过凌晨空旷的街道,赶到车站时,只看到火车缓缓驶离的背影。而这一次擅离,让她付出了惨重代价——舞团经理以违反纪律为由,将她开除。 失去生计的马拉,与同样被辞退的好友基蒂相依为命。日子过得捉襟见肘时,前线传来噩耗:罗伊所在的部队遭遇伏击,全员阵亡。那张登着阵亡名单的报纸,像一块巨石砸碎了马拉的世界。她抱着吉祥符哭到昏厥,在饥饿与绝望的逼迫下,为了活下去,也为了养活病重的基蒂,这个曾视尊严如生命的芭蕾女孩,一步步走进了伦敦的夜色里,沦为风尘女子。 时光流转,战争接近尾声。一个冬日的午后,马拉在车站接客时,忽然看到了那个日思夜想的身影——罗伊穿着笔挺的军装,正向她走来。他没有死,只是被俘后侥幸逃脱。重逢的狂喜过后,是马拉深入骨髓的自卑与痛苦。罗伊拉着她的手,激动地诉说着思念,规划着未来的生活,要带她回苏格兰的家乡,见他的家人。 可马拉知道,自己早已不是当初那个纯洁的芭蕾女孩。她躲在酒店房间里,看着镜中陌生的自己,泪水无声滑落。她爱罗伊,爱到不愿让自己的污点玷污他的荣耀与深情。那个吉祥符被她摩挲得发亮,却再也护不住她残破的尊严。 罗伊带她前往苏格兰的前夜,马拉悄悄离开了酒店。她穿着罗伊送她的裙子,手里紧攥着吉祥符,一步步走向他们初遇的滑铁卢桥。#创作人计划 #抖音创作者中心 #抖音推广 #情感共鸣
00:00 / 04: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53
00:00 / 05: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0: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2: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444
《梅雨巷的油纸伞魂》 江南的梅雨季节,细雨绵绵,如丝如缕。隐匿在古巷深处的王记油纸伞修理铺,青石板路上布满了湿漉漉的青苔,仿佛轻轻一碰就能挤出水来。 王大爷坐在门槛上,正专心致志地为一把油纸伞涂抹桐油。伞面是由历经岁月沧桑的皮纸制成,上面绘有几枝稀疏的梅花,然而伞骨却不幸断裂了两根,断裂处露出枯黄的竹茬。这把伞是早晨一位身着蓝布衣裳的女子送来的,她说伞骨是被狂风摧残所致,恳求他一定要修好,并留下了一块沉甸甸的碎银作为报酬,安静地躺在柜台上。 “真是奇怪。”王大爷心中暗自嘀咕。这伞骨用的是珍贵的湘妃竹,看似年代久远,但断裂处却像被某种神秘力量啃噬过一般,边缘参差不齐。他眯起眼睛,试图透过雨幕追寻那女子的背影,却发现她的蓝布衣裳下摆仿佛与雨雾融为一体,始终不沾泥水。 夜幕降临,油灯摇曳,伞即将修复完成。王大爷抚摸着新换上的竹骨,突然感到一丝异样——伞面上的梅花旁,不知何时竟多了一只银线绣制的蝴蝶,在昏黄的灯光下闪烁着幽冷的光芒。然而,他清楚地记得自己并未绣过这只蝴蝶。 正当他陷入沉思之际,铺子的门悄然打开,那位蓝衣女子站在雨幕中,脸庞隐匿在斗笠的阴影之下,声音如同被雨水浸润的棉线般柔和:“修好了吗?” “修好了,修好了。”王大爷递过伞,指尖不经意间触碰到她的手,冰冷得如同河底的青石。 女子接过伞,嘴角勾起一抹轻笑:“当年他赠我此伞时,曾说梅花需待蝴蝶来方显生机。如今蝴蝶已至,他却已不在人世。”言罢,她撑开伞,转身步入雨帘。王大爷瞥见伞下的影子,竟比常人淡薄许多,宛如一张被雨水浸透的薄纸。 次日,巷口的李奶奶前来闲聊,提及三十年前,这条巷子里确有一位身着蓝布衣裳的姑娘,与一位撑船的后生情投意合。然而,后生在一次出船时不幸翻船,连尸首都未能寻回。姑娘便在一个梅雨绵绵的日子,怀抱着一把湘妃竹油纸伞,纵身跃入河中。 王大爷闻言心头一震,摸出那块碎银,在阳光下仔细端详。哪知这哪里是银子,分明是一块湿漉漉的河泥,其中还夹杂着半片残破的蝴蝶绣片。 自此以后,每逢梅雨季节的雨夜,老巷里总会传来油纸伞撑开的声音,伴随着若隐若现的叹息,在青石板路上缠绵悱恻,成为了巷子里代代相传的神秘传说。
00:00 / 03: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2: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