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古诗 |《三衢道中》讲解 《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睛,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诗名解读: “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道中”:路上,道就是路的意思。 诗名就是再说:在去衢州的道路上,作下这首诗。 第一句: “梅子黄时”:指梅子成熟的季节。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区域,梅子成熟的季节通常会出现的一段连阴雨天气,称为“梅雨季节” “日日晴”:每天都天气晴朗。 这一句是说:在梅子熟透的季节里,本该阴雨绵绵,但最近几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 第二句: “小溪“:小溪流。 ”泛“:此处是乘船的意思 “却”:此处是再的意思“山行”:步行翻山越岭。 这一句说的是:作者乘坐小船游历到小溪的尽头后,又开始徒步登山。 第三句: “绿阴”:浓密的树荫。 “不减”:并未减少,依然如故。 “来时路”:来时经过的道路。 本句描绘的是:回程途中,沿途的绿树成荫并不比来时的路上少。 第四句: “添得”:增加了,这里指的是新出现的事物。 “黄鹂”:一种鸟类,叫声清脆。 “四五声”:听到四五声黄鹂的叫声。 这句意指:山路上增添了几声悦耳动听的黄鹂鸟鸣叫。 整首诗翻译过来就是: 在梅子熟透、天日晴好的初夏时光里,我先是乘舟沿着蜿蜒的小溪前行直至尽头,随后踏上山路继续前行。回程时发现,道路两旁的绿树阴凉依|日茂盛如初,而在寂静的山林间,还多了几声清脆悠扬的黄鹂啼呜。 曾几的《三衢道中》是一首典型的写景抒怀之作,通过对自然景色细腻入微的刻画,展现了一幅清新宜人、富有生活情趣的夏日山行画卷。诗人巧妙地捕捉了初夏时节特有的景象,如黄梅、绿树、清澈小溪以及山林中的黄鹂等元素,不仅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也寓含了对人生旅途随遇而安、乐享其中的生活态度。#三衢道中#三衢道中宋曾几 #三年级语文#唱学古诗词 #国学文化
00:00 / 02: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3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3: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4
00:00 / 04: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4: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诗词 #唐诗宋词 #涨知识 #家长收藏孩子受益 三年级必背古诗词汇总: 三年级上册 1.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2.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3.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4.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5.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6.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7.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8.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三年级下册 1.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2.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3. 《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4.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5.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6.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7.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8.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9.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1
00:00 / 00: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3: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