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7
00:00 / 00: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
00:00 / 00: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9
00:00 / 23: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21: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404
00:00 / 00: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为什么国家前途越来越光明,而个人却越来越迷茫? 原因并不是感知错位,而是我们正站在一次历史性的经济断层线上。 一方面,大国的宏观曲线在不断向上——产业升级、科技突破、制造业回暖、出口领跑,这些都是国家层面的“长周期红利”;另一方面,普通人的生活却处在旧周期退场、新周期未完全接住的夹层里。房地产、基建、外贸这三驾马车无法再提供过去那种“高就业、高现金流”的安全感,而高端制造、AI、新能源等新产业虽增长迅猛,却吸纳不了足够多的劳动力,也无法立即把红利分配到所有人身上。 于是,国家和个人的感受出现了罕见的错位: 宏观在上升,微观在下沉;大盘很亮眼,个体却在薄冰上行走。 但这并不是衰退,而是转型必经的阵痛。历史上所有完成产业跃迁的国家,都经历过类似的“迷茫期”。当旧周期还着债、新周期尚在生长时,个体的压力最重、落差感最强。 然而,趋势不会逆转,也不用逆转。大势的方向已经确定,而个人能做的,是在这段过渡期里稳住自己该稳的,调整自己能调整的,让脚下的那一步尽量踏得更实。 宏大的未来和具体的个人,并不是对立面,它们之间隔着的只是一个尚未完全结束的转型周期。冰很厚,但春天已经在暗处开始解冻。#时代变迁 #经济 #宏观经济#政策解读
00:00 / 03: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