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3
00:00 / 01: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2
00:00 / 01: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0
00:00 / 06: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7
00:00 / 03: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5: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42
00:00 / 05: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
00:00 / 04: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00:00 / 04: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4: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2: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3: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5: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
00:00 / 07: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古诗词 #每天学习一点点 #高一语文#琵琶行#弟弟 译文: 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友人,枫叶和荻花在秋风里瑟瑟作响。 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音乐。 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 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寻着声源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 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 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怀里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 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尚未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 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 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 轻轻地拢,慢慢地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 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 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像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 琵琶声一会儿像花底下宛转流畅的鸟鸣声,一会儿又像水在冰下流动受阻艰涩低沉、呜咽断续的声音。 好像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 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 突然间好像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 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 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 她沉吟着收起拨片插在琴弦中;整顿衣裳依然显出庄重的颜容。 她说我原是京城负有盛名的歌女;老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 弹奏琵琶技艺十三岁就已学成;教坊乐团第一队中列有我姓名。 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 京都豪富子弟争先恐后来献彩;弹完一曲收来的红绡不知其数。 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 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度过;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 兄弟从军姊妹死家道已经破败;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 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 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轻易别离;上个月他去浮梁做茶叶的生意。 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秋月与我作伴绕舱的秋水凄寒。 更深夜阑常梦少年时作乐狂欢;梦中哭醒涕泪纵横污损了粉颜。 我听琵琶的悲泣早已摇头叹息;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叫我悲凄。
00:00 / 02: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4: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52
当《琵琶行》在歌声里苏醒 #琵琶行 #白居易 不止是默写时的笔墨留香,更是旋律里的千古绝唱。听孩子们把《琵琶行》唱出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每一句都藏着白居易笔下的声韵与悲欢。 白居易最擅长用文字为人间故事谱曲,让琵琶女的委屈、失意者的共鸣,在诗行间流转千年。唱熟的不仅是诗句,更是刻进肌肉记忆的经典之美,让这份震撼跨越时空,在少年声里生生不息。 教室里,一曲悠扬的旋律忽然响起。从“浔阳江头夜送客”的怅惘,到“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娇羞,再到“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慨叹,字句随旋律落地,比单纯的背诵多了几分鲜活的温度。 从来都说《琵琶行》是唐诗里的“叙事史诗”,可唯有亲耳听、开口唱,才懂白居易的笔力有多惊人。他从不是居高临下的观察者,而是把自己放进故事里的共情者:“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仅一句便让琵琶女的心事跃然纸上;“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连沉默里的哀伤都写得入木三分。这哪里是写诗,分明是用文字录下一段跨越千年的乐章,让每个读到的人都能听见那夜江面上的弦音与叹息。 白居易的伟大,在于他“把底层人物的悲欢写进传世名篇,让平凡人的故事拥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琵琶行》里没有帝王将相的宏大叙事,只有一个失意文人与一个漂泊歌女的偶然相遇,可正是这份“小人物的共鸣”,让它穿越千年依然能击中人心。当孩子们用歌声演绎“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时,他们唱的不仅是诗句,更是对一段人生的理解;当旋律停在“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那份共情也顺着歌声,悄悄种进了我的心里。 我们总说要“熟记经典”,可真正的记住,从不是机械的背诵,而是让文字与感官相连。唱《琵琶行》,就是让诗句变成旋律里的记忆点,让“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画面,在开口的瞬间自动浮现。这种“肌肉记忆”般的熟悉,会让经典不再是课本上的文字,而是能随时在心里回响的感动。 歌声渐渐收尾,可《琵琶行》的余韵还在教室里飘荡。原来最好的传承从不是刻意为之,而是让这样美的文字、这样深的情感,在歌声里被记住、被理解、被热爱。就像那夜浔阳江上的琵琶声未曾消散,白居易笔下的赤诚与诗意,也会在一代又一代少年的歌声里,永远苏醒着。
00:00 / 01: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8
00:00 / 00: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