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10: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88
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00: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971
00:00 / 00: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875
00:00 / 01: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2: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5
00:00 / 01: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1
00:00 / 29: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06
名家开讲-Steve Keen10分钟说透经济学 经济学派之争:价值究竟来自土地、劳动还是人类偏好? 主讲人介绍: 史蒂夫·基恩(Steve Keen)是澳大利亚著名经济学家,以其对主流经济学的批判性观点和对复杂系统经济学的倡导而闻名。他是后凯恩斯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尤其关注债务、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以及经济不稳定性问题。基恩曾担任伦敦金斯顿大学教授,著有《Debunking Economics》等书籍,挑战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假设。 内容摘要: 在这段访谈中,基恩教授梳理了经济学派的历史演变及其核心分歧: 重农学派(Physiocrats):认为价值源于土地(实为太阳能),将农业视为唯一创造价值的领域,制造业仅是“ sterile”( sterile)的形态转换。 古典学派(亚当·斯密):推翻重农主义,提出“劳动价值论”,认为价值取决于生产所需的绝对劳动时间,为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批判埋下伏笔。 新古典学派:转向主观效用理论,以边际分析和均衡为核心,认为价值由个人偏好(如香蕉与椰子的效用比较)决定,并完全忽视货币的作用,将其视为“货币幻觉”。基恩犀利指出,这种理论将经济简化为物物交换,无法解释现实资本主义的动态与不稳定。 凯恩斯与后凯恩斯学派:强调不确定性、投资波动和非均衡状态,认为经济本质是动态且货币驱动的。基恩特别推崇熊彼特的观点,指出正是这种不稳定性催生了资本主义的创新活力。 核心批判:基恩认为主流经济学沉迷于均衡模型,而真实经济是复杂、货币化且永处变革中的系统。他呼吁用复杂系统工具分析经济,并预言后凯恩斯学派若结合数学建模突破,可能更贴近现实。 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价值既非来自土地,亦非劳动或偏好,经济学该如何重构其理论基础?我们是否需彻底抛弃均衡幻想,拥抱经济本质的混沌与创造性?
00:00 / 1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3: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