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13
【道德经】第十六章第四篇 通用版(王弼本):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帛书版(马王堆汉墓出土):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沕身不殆。 【解析】 一:知常容 —— 智慧的根基 · 内涵:真正领悟了万物“归根复命”的永恒法则(知常),人的心胸便会变得宽广、包容(容)。因为他明白一切纷纭现象都是道暂时的显现,故能超越善恶、是非、美丑的二元对立,包容一切。 二:容乃公 —— 胸怀的拓展 · 内涵:内心达到无所不包的包容(容),行事自然公正、无私(公)。他没有偏私,没有成见,对待万物一如天地,雨露均沾。 三:公乃王 —— 德行的力量 · 内涵:行事至公无私(公),其人格与行为便符合了王道(王)。此处的“王”非指权位,而是指一种周普、贯通、天下归往的精神境界与影响力。 四:王乃天 —— 与自然合一 · 内涵:精神与行为符合王道(王),便与天地的特性(天) 相契合。他像天一样覆盖万物,无所偏袒;像地一样承载一切,无所分别。 五:天乃道 —— 与本源合一 · 内涵:德行与天地相合(天),便是直接效法和体现了道(道) 本身。达到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的终极境界。 六:道乃久 —— 步入永恒 · 内涵:既然与道合一(道),自然就获得了道的属性——永恒、长久(久)。个体的生命融入了不朽的宇宙节律。 七:没身/沕身不殆 —— 终极的安宁 · 内涵(综合两个版本): · 按通用版,因与道合一而获得长久,所以终身都不会有危险(没身不殆)。 · 按帛书版,因与道合一,个体已然消融于道(沕身),连“受灾主体”都已不存在,故从根本上断绝了一切危险(不殆)的可能。 核心链条:这是一个从 “认知”(知常)出发,经由 “心性”(容、公)的转化,达成 “境界”(王、天),最终实现 “存在”(道、久、不殆)的完整升华之路。#道德经 #人生感悟 #云卷云舒 #日落🌄 #摄影
00:00 / 00: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14: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4: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03: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3: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4
00:00 / 01: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3
00:00 / 00: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13: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5
00:00 / 14: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7
00:00 / 10: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
00:00 / 09: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