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启东建筑集团成立70周年,照理是要隆重庆祝一番的。当前形势似不宜大操大办,而我也一向不喜欢搞华而不实的东西,比如开个庆祝大会,耗费大量的精力和不菲的财力,实际意义却并不大。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是解读公司几十年艰苦创业、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然后代代相传,发扬光大,接续奋斗。因此,庆祝活动面向的对象其实是公司的新老员工。如果自己的员工基本无感,则是热热闹闹办了个寂寞。本着“节俭、实效”的原则,我们以“70年70人”为主线,走访70位公司创始人、老领导、老工匠及各方面的先进人物代表,带上公司真挚的感谢和慰问,聆听他们的创业故事和奋斗历程,汲取引领企业逆势发展的精神力量,然后把文字、音视频资料整理存档和结集成册,既弥补了公司档案中的空白,又使70年发展历程所积聚的精神财富具体呈现,并传诸后世,向百年启建迈进! 今天的主人公是张兴,1955年他与其余168名工人一起创立了汇龙镇泥木业合作小组(公司前身),1990年退休。得知他老人家仍健在的信息后,我因有其他工作安排,特地委托东波副书记和相关人员前往看望、慰问。 已是90多岁高龄的张老,身体依然硬朗,每天一包烟,顿顿二两酒,生活非常有规律。老人说,他一直想回公司看看,看看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单位现在发展成什么样了,但又怕打扰到大家。得知公司发展十分健康良性后,老人笑得非常开心,并一再叮嘱大家:“勿要贪污、犯罪,要坦坦荡荡做人,定定心心干事”。 聊起从业经历,张老回忆说,他18岁就拿起了泥刀,跟着师父施锦明等十几个人一起干活。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大家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他们商量由张渭芳、宋占福、施锦明等人带头,把在街巷里游走的打零工的泥瓦匠联合起来一起干。于是,1955年6月1日,包括张兴在内的169名工人以每人2.5元的入社费和30元股金起家,成立了解放后启东第一家集体性质的建筑企业——汇龙镇泥木业合作小组。 张老自豪地说,他是泥瓦匠中的一把好手。说起参与建设的工程,他也是如数家珍,基建局大楼、部队营房、人民医院等。后来县里兴起建窑热,他也积极投身其中。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公司为渡过难关,积极自救,开始生产水泥窗框、压缩型棺材、水泥船等。张兴服从安排,放下泥刀,刻苦学习、钻研水泥船制作技术。张老说,学造船的那两年,比砌十年墙还费脑子。
00:00 / 02: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