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0
00:00 / 02: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8
00:00 / 04: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0
00:00 / 04: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00
00:00 / 05: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5
黄永玉盛赞的绘本,藏着中国人的英雄梦 《晒龙袍的六月六》取材自土家族口耳相传的英雄传奇故事。传说,覃(qín)垕(hòu)出生时身披3条金龙,遭暴君忌惮,不但父母双亡,乡亲们也沦为人质,为了拯救无辜之人,阿垕自愿被捕,慷慨赴难,而后天生异象,吓得皇帝立刻祈求上天的原谅,承诺厚葬覃垕并在每年六月六祭奠他。 土家族人将覃垕血染的龙袍洗净晒干,留下来作纪念。此后每年的六月六这天,土家人都会晒龙袍、洗衣物、舞龙击鼓,来纪念英雄覃(qín)垕(hòu)。 《晒龙袍的六月六》首创于1989年,是蔡皋早期确立个人艺术风格的代表作,时隔30多年,蔡皋老师从文本叙事到画面呈现进行了全方位打磨,力求在保留经典内核的同时,契合当代儿童的阅读需求。打开环衬页的瞬间,湘西村寨的晨雾仿佛顺着暖黄色的笔触漫出纸页;进入故事,土黄色的吊脚楼,山间奔跑的男孩儿,三条金龙纹路正隐隐发光。 中国当代艺术大师黄永玉在读完手稿之后,题词盛赞:“画得真好啊!湖南有福了!” 这就是蔡皋在《晒龙袍的六月六》里为我们铺开的文化长卷,时隔多年再读,依然能被其中的力量与温度深深震撼。 这位被王林称为“中国图画书里程碑”的艺术家蔡皋,用四十余年创作证明:好的绘本能跨越年龄与文化。 她的作品走进过日本小学课本,斩获过国际大奖,更在《十三邀》播出后引发全网热议——因为她画的不仅是故事,更是中国人的文化初心。 当孩子摩挲着书页上的金龙纹路,当孩子在胆怯时想起覃垕的责任感,这本绘本的意义便已达成。 现在,就把这本藏着勇敢与英雄荣光的绘本带回家吧。在翻页间,让湘西的风、英雄的暖、文化的根,都住进孩子心里。 #蔡皋 #小博集 #绘本
00:00 / 00: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0: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真的可以写写黄永玉老人家与凤凰古城居民的故事。我年轻的时候爱走玩,黄永玉失意的时候,从北京回到老家凤凰古城,我经常在老街碰到他,他也没有摆什么架子,除了爱在河边写生画画,就是在老街的弄子里随便走走,一个人走路走累了,就坐在沿街老百姓家门口的门槛上,随随便便地与人拉家常,讲述他以前到世界各地看到各种奇奇怪怪的事情与乡亲们听,黄永玉说到开心的时候,哈哈大笑,我们也跟着笑。 边街上有户人家,在家门口摆摊卖酸菜。黄永玉先生路过这里,与他们打招呼,拉家常,一时高兴起来了,黄永玉先生对卖酸菜的人家说:“你们这样做生意,牌子冇响,销路冇广,来来来,去取支笔,我给你们写几个字,挂起来,保证生意好”。可是,那个年代,卖酸菜讨呷的人家,屋里哪有什么纸笔哦,再说脑子也不开窍,根本没有想到可以去不远处的十字街口的文具店把纸笔买来,让黄老把墨宝留下。那个年代,用来写大字的毛笔5毛钱一支,写小字的毛笔2毛钱一支,宣纸5分钱一张。卖酸菜的 一天能赚多少钱呢?舍不得花钱啊! 与卖酸菜的相隔一二十米,有户姓陈的人家,是卖辣子讨呷的。之前,两口子在凤凰县民族工艺厂上班,有点文化,家里是有纸币的。他们等黄永玉老先生走近,路过他家,便拿出纸笔请黄老留下墨宝,黄永玉先生在卖酸菜的人家那里,想帮他们家的忙没有帮上,心里也有点遗憾。乡人纯朴,自己好了也喜欢尽量帮周围的人变好起来,心里才快活。黄永玉先生也有这种乡人遗风。二话不说,提笔写下“辣子大王”四个字。陈家如获至宝,找了块木板,请专人把那四个字刻好,挂在大门中央。果然,“辣子大王”的牌子当当响,从此,他家的生意也蒸蒸日上,声名远扬。后来,凤凰县搞起旅游,来凤凰古城走玩的游客们,也没忘记要带点辣子回去品尝。 黄永玉先生虽然大部分时间都在北京生活,他每年还是要回凤凰住几个月的。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在外面把本事用完了,回凤凰捡点,好出去再用” 再后来,后面我再见到黄永玉先生回凤凰古城,情况不一样了,走到哪里都有一群人跟着,还带着条金毛大狗,就是边城茶洞的“翠翠”雕像前的那条狗的样子。有人说这雕像说是黄永玉先生设计的,因此呢,翠翠带着的那条狗狗,是按照黄永玉先生的金毛设计,我不知真伪。黄永玉先生的几个字“辣子大王” 把凤凰古城陈姓人家的辣子生意带活了,这个是真的! 水木添陈 2025.2.22. 于凤凰古城家中记#凤凰古城纪实
00:00 / 03: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