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4
00:00 / 01: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1: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
00:00 / 01: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2
00:00 / 01: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3
00:00 / 01: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2
00:00 / 04: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82
00:00 / 08: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96
00:00 / 02: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原创 朱枫可以选择游回大陆,为什么却没有冒险渡海? 朱枫可以选择游回大陆,为什么却没有冒险渡海? 根据现有的历史资料,朱枫烈士在舟山期间未能通过海路返回大陆,并非因为她个人没有考虑或尝试这个方案,而是由当时极其严峻的客观条件和她所肩负的使命共同决定的。 一、严峻的客观阻碍 具体来看: •海上全面封锁:1950年2月的舟山群岛,完全处于国民党军队的控制之下,实施禁海令,当局正进行严密的海上封锁和盘查。当时所有船只都被严加管控,禁止私自出海。国民党军队的巡逻艇在海上频繁活动,一旦发现可疑船只便会拦截检查。 •天气条件恶劣:朱枫在舟山滞留期间,天气状况非常糟糕,连续暴雨且风急浪高。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经验丰富的渔民也不敢轻易出海,小型渔船的抗风险能力极差,贸然出海无异于自杀。 二、艰难的抉择与信息差 除了客观阻碍,朱枫烈士当时还面临主观上的艰难抉择和关键的信息缺失: •等待更安全的方案:曾有船主提出可以用小渔船连夜送朱枫去上海,这个方案虽然冒险但存在可能性。然而,掩护并帮助她的存济医院院长顾孙谋先生考虑到朱枫当时感冒发烧,身体不适,且小船在恶劣天气下风险极高,出于安全考虑劝阻了她。顾孙谋承诺会尽快找到一条手续齐全、能提供更好掩护的大船,这被认为是一个更“稳妥”的选择。朱枫在权衡后,暂时接受了这个建议。 •情报重于生命: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地下工作者,朱枫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她携带的绝密军事情报-舟山防务图,能够万无一失地送回大陆。在当时与组织的联络不畅的情况下,她可能需要等待一个确认情报已安全送出的信号,或者一个能同时保障情报和人员安全的可靠渠道。这种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得她无法像小敏一样的普通人不顾一切地冒险。 •致命的“信息差”:朱枫当时并不知道,危险正以多快的速度逼近。她不清楚台湾的地下党组织负责人蔡孝乾已经叛变,并供出了她的行踪;她也无从得知,台湾的特务已经根据线索追踪至舟山,她藏身的地点实际上早已暴露。这种信息上的劣势,使她低估了滞留的危险性。 三、最终被捕 1950年2月18日,农历大年初二,国民党特务在舟山沈家门将朱枫逮捕。当时她距离家乡镇海仅一水之隔,但最终未能踏上故土。 总结 朱枫烈士没有选择冒险渡海,并非因为缺乏勇气,而是因为在当时当地,这几乎是一条无法走通且极可能导致任务彻底失败的绝路。她是在……
00:00 / 05: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