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10: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10: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黄飞鸿3周前
地球上规模最大的山脉是总长8万公里面积1.2亿平方公里,隐藏在深深的海底的“大洋中脊”(mid-ocean ridge)! 大洋中脊”在全球各大海洋中均有分布,在太平洋,其位置偏向东部,在大西洋,“大洋中脊”呈现为“S”形走向,并且向北一直延伸至北冰洋,而在印度洋,“大洋中脊”分为三支,形态类似于一个“入”字。它们在南半球相互衔接,形成了一个贯穿全球海底的山脉系统。 规模如此巨大的山脉是怎么形成的呢? 地球外层的岩石圈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分为了若干个板块,这些板块并非固定,而是在缓慢的运动,这也被称为板块运动,其主要驱动力则来自地幔对流。 地幔主要是由岩石构成,由于处在极高的温度和压力之下,它们会表现出一种类似流体的性质,可以极其缓慢地“流动”,而在地球内部越往里走温度就越高,所以它们就会发生对流运动(即热的物质上升,冷的物质下沉),这就被称为地幔对流。地幔对流就像巨大的传送带一样驱动着地球外层的板块运动,在此过程中,板块可能会被撕裂,也可能会出现相互碰撞、相互错动以及相互分离等情况。 大洋中脊”正是出现在海洋板块被撕裂或相互分离的地方,当地幔上升流出现在板块的薄弱区域或者两个板块的交界处下方时,板块就会被其巨大的力量分开,于是一个巨大的“裂谷”开始形成。 随着这个“裂谷”的加深,其下方的地幔上升流承受的压力也就越来越低,当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一种被称为“减压熔融”(Decompression Melting)的现象。这种现象就是指足够高的压力可以让高温的地幔物质维持固态,但现在压力降低了,固态也就无法维持了,于是它们就会发生熔融。 “减压熔融”会产生大量密度相对较低的岩浆,它们会不断地“上浮”,进而沿着“裂谷”所造成的缝隙抵达海洋的底部。 于是有一部分岩浆就会首先释放出来,当它们遇到海水时就会凝固成“硬壳”,但下方的岩浆还在继续向上挤压,达到一定程度时,这个不是很坚固的“硬壳”就会被“撑破”,新的岩浆又会被释放出来,然后又凝固成新“硬壳”…… 它是地球板块分离边界的连续体系统,是地球内部在漫长的时间里持续活动的累积结果 那未来“大洋中脊”会不会越来越高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大洋中脊”其实是填补了板块分离后产生的“裂缝”,形成了新的地壳 刚开始的时候,“大洋中脊”中心新形成的地壳温度高、密度低,被地幔上升流托起形成隆起的山脉,但随着新地壳冷却变厚变重下沉!
00:00 / 00: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03: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4: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10: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
00:00 / 00: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1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