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5
民间故事之阳山造碑 南京东侧有一座四方城。四方城有一块大石碑,是明成祖①为父亲朱元璋树的“神功圣德碑”。当时,它是中国最大的纪念碑,但明成祖的另一块纪念碑比它大好几倍。纪念碑、纪念碑和纪念碑帽加起来像24层建筑一样高,仍然躺在汤山附近的阳山上。    这么大的碑是怎么做到的?后来为什么不放进四方城呢?  原来明成祖朱棣抢王位后,处处想展示自己的才华,做事越排场越好,做事越大越好。他想为父亲树一块“神功圣德碑”,不用说,也是一块大碑材。    负责这项工作的官员为此烦了三天三夜,睡不着觉,为了不知道皇帝要做多大。第一次,他去问皇帝:“我主万岁,这碑要做多大?”    皇帝回答说:“做多大的材料,挑最大的材料。没说尺寸。    第二次,他硬着头皮又问:“我主万岁,碑要做多少尺寸?”    皇帝的眼睛一翻:“鼾苏!告诉你大的,大的,越大越好!还是没说尺寸。    官员不敢再问了。去哪里找皇帝满意的大碑材?他想了三天三夜,没有想出一个好主意。他跑了一山又一山,没有看到令人满意的纪念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终于,他有了很大的生命。这一天,他来到汤山附近的阳山。环顾四周,阳山又高又陡。山上到处都是好的大麻石。它被用作纪念碑。这是一种很好的材料,没有地方用灯笼找到!皇帝爱的是大碑材,干脆叫石匠沿山凿下来,这样的大碑,管保是世界上第一块!皇帝一高兴,他的未来就不能说了。这位官儿连夜颠进宫向皇帝报告,果然,皇帝满心欢喜,限于他9981天完工。    在朝廷的命令下,全国各地的名工巧匠成千上万地集中在阳山。更不用说路边了,北方的石匠来到阳山,看着这个海大的项目,不知道哪一天要凿,哪一个不担心想家。大雁飞过头顶,石匠们都想要一段时间,恨不得让它带一封信回家,倒心的痛苦。因此,这阳山又得了“雁门山”的名字。    项目一上马,皇帝就催得又紧又急,还派太监来监督工人,规定每个石匠每天要凿三斗三升石屑,不能完成杀头。    三斗三升石屑,说起来简单,凿起来万难。阳山又高又陡,人们在上面工作,不小心摔倒了,尸首都不能接受。刚开始的时候,凿了很多大石头,从鸡叫干到鬼叫,一天下来勉强能交足数。凿啊凿啊,活得越来越细,石屑也越来越少,上面定的数字还是一两不减。有的年纪大,体力差,活活累死;有的熬不过这个活罪,跳崖。看到限期一天天临近,皇帝派来的监工也一个接一个地变了,一个比一个更残忍。#民间故事
00:00 / 06: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1
00:00 / 00: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
00:00 / 00: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02: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6: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0: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