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4: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快速自我觉察和调整的超实用工具,来了!#涨知识 #心理学 #知识分享 #情绪情感 它来自一个相对小众但实用性很强的心理流派——叫人际沟通分析,简称TA,是由艾瑞克·伯恩在1957年创立的。 可能你没听过这个流派,但一定见过它的“应用作品”:比如《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还有《你好,我好》,这两本书的核心框架,用的都是TA的理论。 TA最让我觉得好用的点,是能帮我们快速觉察自己的心理状态,和我们在关系里的互动模式——它把人的心理状态拆解成了三种:父母状态、儿童状态、成人状态。 “父母状态”,是我们从成长中的权威者那里复制来的模式,比如不自觉地说教、过度照顾; “儿童状态”,是童年情绪和行为的复刻,比如本能的撒娇、叛逆,或者委屈巴巴; “成人状态”,是用理性、客观的方式处理当下的信息,不带过去的情绪滤镜。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三个状态,只是每个人的占比不同。 而当我们进入关系时,TA还能用一个“人生坐标”帮我们快速定位自己:这个坐标以“对自己的评价”和“对他人的评价”横纵轴,分成四个状态——“我好,你好”:健康共赢的状态,“我好,你不好”:评价贬低的状态;“你好,我不好”:自卑讨好的状态;“你不好,我不好”:攻击双输的状态。我们几乎能在这四个象限里,直接对应到自己和他人互动时的真实状态。 这两个工具结合起来,其实就是帮我们“把看不见的心理模式,变成能清晰识别的坐标”——当我们想要评价贬低别人的时候,如果能快速指认出“我现在是在用父母状态和对方沟通”,或者当我们自卑讨好的时候,能够心里对自己说:“我此刻的人生坐标落在‘你好,我不好’里面”,当我们能标识并停下当下的动作,让自己在这里有个转换的空间,其实就已经完成了自我调整的第一步。
00:00 / 02: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2: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