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0
00:00 / 00: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9
00:00 / 0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7
00:00 / 02: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57
00:00 / 00: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0
00:00 / 01: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关于乌龟互咬现象 互咬,尤其常见于幼龟之间,是指它们相互撕咬导致损伤的行为。我之前曾提到,自己在饲养侏儒侧颈龟,时从未遇到过这个问题,但其他养殖户偶尔会反馈此类情况。然而,昨天我在为幼年侏儒侧颈龟更换更大的饲养环境时,发现了互咬的迹象。其中一个装有62只幼龟的小型“水陆地”饲养箱中,有一只龟的脚部被咬伤;另一个存放80只自留幼龟的整理箱中,也有一只的后左脚受伤(如图所示)。看到脚上缺失了一小块肉和几个趾甲了吗?这基本可以确定是其他幼龟咬伤的。 互咬是龟类养殖户最头疼的问题之一。幼龟大量孵化后,若能集中饲养而非单独分箱,对养殖户来说会方便许多。但某些物种因互咬倾向更强,培育难度远高于其他品种。我以往的预防策略是在饲养箱中密集放置人造植物,让幼龟有空间彼此回避,并增加投喂频率——目标是每日喂食(实际通常每周5次)。然而过去两周由于其他事务繁忙,投喂次数可能仅每周2-3次,我认为这正是近期两起互咬事件的主因。值得注意的是,受伤的并非群体中最弱小的个体,而是中等体型的幼龟。这类伤口通常能愈合到不留痕迹。 对于非大规模养殖纳米盔甲的爱好者而言,这可能不是问题。但若需要群养该品种(哪怕仅两只),我的建议是: 1. 确保幼龟有充足的藏身处并保持规律投喂; 2. 成年龟饲养水位宜浅,避免雄性在频繁求偶过程中意外使雌性溺水。 转载自国外养殖户翻译
00:00 / 00: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4: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