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98
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26
#情感心理 #感情共鸣 #亲密关系 #相处模式 #不配得感 感情里的“不配得感”就像一种隐形的自我束缚,会悄悄改变一个人的状态,甚至扭曲对关系的感知,具体可能表现为: 1. 过度讨好,失去自我 - 总觉得“TA那么好,我必须更努力才能留住TA”,于是不断压抑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对方喜欢安静就强迫自己变得乖巧,对方提了意见就立刻全盘否定自己,甚至放弃自己的爱好、社交,只为迎合对方的期待。 - 时间久了,会在关系里活得越来越“拧巴”,忘了自己本来的样子。 2. 敏感多疑,患得患失 - 对方稍微冷淡一点,就会脑补“是不是我哪里做得不好,TA要离开了”;收到一点善意(比如对方送礼物、说情话),反而会不安:“我值得吗?TA是不是对别人也这样?” - 甚至会下意识放大自己的“缺点”,比如觉得“我不够漂亮/赚钱少/性格不好”,坚信对方迟早会发现自己“不配”,每天活在“被抛弃”的焦虑里。 3. 不敢索取,过度隐忍 - 明明有需求(比如希望对方多陪伴、多关心),却不敢说出口,怕被认为“贪心”“麻烦”;即使被忽视、被委屈,也会默默忍受,甚至自我安慰“TA已经对我很好了,我不该要求更多”。 - 结果往往是自己的情绪越积越多,要么在沉默中崩溃,要么在关系里逐渐变得麻木。 4. 推开对方,自我验证 - 因为潜意识里觉得“我们迟早会结束”,可能会用极端方式“提前避险”:比如故意说伤人的话、制造矛盾,甚至先提出分手,以此证明“果然,我真的留不住TA”。 - 或者在对方靠近时下意识退缩,用“冷漠”伪装自己,其实是怕“靠近后被发现不够好而被抛弃”。 这种状态的核心,是把对“自我价值”的判断完全交给了对方和关系——好像只有被对方持续肯定,才能证明自己“配得上”。但感情的本质是吸引,而非一方对另一方的“恩赐”,过度的不配得感,反而会让本可能美好的关系,在自我消耗中慢慢失衡。
00:00 / 02: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1: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51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13
00:00 / 03: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