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13: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6
00:00 / 01: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50
同样是多才多艺的亡国之君,人们为何同情李煜不同情宋徽宗? 南唐后主李煜与宋徽宗赵佶,虽身处不同朝代,却因为都是亡国之君,且二人在文学艺术领域都有着相当高的成就,因此经常被相提并论。 李煜与赵佶有着诸多相同点。起初,他们都并非皇位的既定人选,却因意外机缘登上宝座。赵佶因太后与宰相立储之争,意外成为皇帝;李煜则因兄长们或病亡、或自毁前程,幸运地成为接班人继而登上皇位。在文学艺术领域,二人成就斐然。赵佶独创瘦金体,革新书法艺术,其花鸟画亦精妙绝伦;李煜词作造诣极高,佳作层出,被尊为“词中之帝”。然而,在治国理政方面,他们都才能匮乏,将先祖基业败得一塌糊涂。 但这两个人同样是亡国之君、醉心艺术,大家对于李煜和宋徽宗评价却完全不同。李煜更多地引发人们的怜悯,被视为最可怜的亡国之君。他本性纯良,并无重大过错,只是生不逢时。接手南唐时,国力早已衰微,北宋征讨南唐时,他没有选择委曲求全,而是奋力抵抗。足足守了一年多,金陵城才沦陷,最终难逃亡国厄运。是五代十国最后一个被灭亡的国家。 反观宋徽宗,却令人愤恨不已。当时大宋繁荣昌盛,即便金国势力不容小觑,也并非毫无一战之力。然而,赵佶昏庸无能、其统治期间重用奸佞、横征暴敛,使得金兵有机可趁,最终导致都城沦陷,金军掳走徽、钦二帝及后妃、宗室、大臣等三千余人,掠走金银财物、典籍文物,史称“靖康之耻。历史上有很多亡国的大事件,可被冠以“耻”字的仅有这么一次。#历史
00:00 / 01: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1
#淺微读史南唐后主李煜的故事南唐后主李煜 (937年―978年) 原名李从嘉 是南唐的最后一位国君 也是中国文学史上 最杰出的词人之一 他的一生充满戏剧性 从一国之君 沦为亡国之虏 其经历与作品 深深烙印着个人 与家国的悲剧色彩 李煜是南唐 中主李璟的第六子 本无继承大统的可能 他自幼醉心文艺 钟情书画 音律和诗词 志在隐逸而非政治 他于961年被迫继位 时年25岁 彼时南唐已国力衰微 向北宋称臣 苟安于江南一隅 面对北宋的军事威胁 李煜采取消极妥协政策 年年纳贡以求偏安 他试图维持 南唐的文化繁荣 如扩建书院收藏典籍 但缺乏政治魄力 用人失当 他沉溺于宫廷享乐 与宗教慰藉 (笃信佛教) 曾耗资建寺 广度僧尼 却未能挽救国运 974年宋太祖赵匡胤 以卧榻之侧 岂容他人鼾睡为由 向南唐发起攻击 975年宋军攻破金陵 (今南京) 李煜肉袒出降 南唐灭亡 李煜与家人被掳至汴京 (今开封) 受封违命侯实为软禁囚徒 他目睹旧臣受辱 爱妻小周后被 宋太宗赵光义 召入宫中欺辱 却只能作词抒愤 如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中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的哀叹 被囚期间 李煜的词作达到艺术顶峰 将个人亡国之痛 升华为对人类命运的 普遍悲悯 作品以血泪书写故国之思 人生无常 代表作虞美人中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成为千古绝唱 978年七夕 李煜在寓所作 《虞美人》词 宋太宗疑其复国之念 遂赐毒酒牵机药 李煜中毒后全身抽搐 头足相抵而亡 终年42岁 虞美人原词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00:00 / 02: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24: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3: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
00:00 / 01: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