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17: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9
00:00 / 04: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45
00:00 / 22: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40
00:00 / 06: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8: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53
00:00 / 29: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15: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57
00:00 / 05: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0
00:00 / 29: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3: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75
00:00 / 05: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29: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142
00:00 / 02: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13: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68
课业与责罚:陈远的早期教育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秦岭深处的偏远村庄里,正规教育是一座通往梯田和山林之外世界的脆弱桥梁。这是一种特权,常常需要与农村生活中直接且不容商榷的需求竞争。对于陈远和他的伙伴们来说,那座简单的、粉刷成白色的校舍,是广袤体力劳动海洋中一个结构化学习的小岛。 陈远天生拥有一种聪慧,如同他割草用的镰刀一样锋利。然而,在他入学早期,这种聪慧主要投向了外面那个无边无际的自然课堂。对于他年幼的心灵而言,山间小径、潺潺溪流以及每块石头下隐藏的奥秘,远比课本上静止的汉字和黑板上刻板的习题更具吸引力。在大家眼里,他是个聪明但容易分心的男孩,他的心思像一只风筝,迷失在自然世界的风里,常常忘记了那根将他拴在课桌旁的线。 这种天生的贪玩和对束缚的抗拒,常常与他父亲期望中的严峻现实发生冲突。在村里传统的观念里,教育是首要的,即便不是唯一的,能够从农耕生活的顽固土壤中撬动未来的杠杆。孩子在学校里的过错,不被视为单纯的年少失检,而是对他们整个人生轨迹的潜在威胁。 他的父亲,一个话语不多、脸上刻满土地艰辛的男人,以对纪律的坚定信念掌管着家庭。他自己的一生是无休止的体力劳作,他决心让儿子走一条不同的路。执行这种纪律的工具,常常是一根从桃树上折来的细长而结实的枝条,因其柔韧性和带来的刺痛感而被选中——这在当时当地是一种普遍且不足为奇的管教方式。 有很多次,陈远因为下午追逐蜻蜓或者分类奇特的石头而没有完成作业,不得不面对父亲严厉的审判。枝条划破夜空寂静的声音,是夜晚时分尖锐的句读。身体的疼痛是剧烈的,是对他疏忽的火辣提醒。但往往,烙得更深的教训是父亲眼中的神情——那是一种愤怒、深沉的失望以及一种绝望的、未曾言明的期望的复杂混合体,期望这痛苦能将儿子引向更光明的未来。 矛盾的是,这些严厉的遭遇,后来却成了锻造陈远特质熔炉。通过这种严格的强化,他学会了专注的至关重要性。大山和它的诱惑总在那里,但学习的机遇之窗却很狭窄。他开始将在识别矿物时使用的敏锐观察力,运用到课业中的规律上。数学题中错综复杂的逻辑,开始变得如同岩石的晶体结构一样引人入胜。语文书里的故事成了有待探索的新景观,其广阔程度不亚于他漫游过的山谷。 慢慢地,几乎难以察觉地,他的成绩开始攀升。他不仅仅是因为恐惧而顺从;他正在发现一种真正的求知欲。由父亲之手外化的纪律,逐渐内化成了心智的纪律。
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