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这本书意外的好读。我不知道它是否能确实解决某些心理问题,但它确实解答了我曾经一个疑惑。 几年前,有个朋友和我说起他的抑郁症,说好像几天也不饿,他说的轻描淡写的,仿佛一个闲谈。当时我感觉好像哪里有问题、但不确定是什么问题,就询问了另一个有抑郁症的朋友。朋友告诉我:“这个人这么说,是在求救,他现在只是丧失了对时间的概念,我当时更严重,后面失聪了一段时间。” 如今从朋友圈的内容来看,那个曾对时间失去概念的朋友大约是度过那段艰难的时期了。我在读《祛魅》这本书时,开篇就看到了关于“时间”的解释,大概如下: “医生们所说的‘抑郁症’,在我看来是这样的:人失去存在感或存在感减少,具体表现为感觉没有未来、没有规划、没有时间概念。”说白了,就是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出了问题。这里面有个需要注意的因果,即存在感和生命的意义是不同的,存在感是因,生命的意义才是果。看网上有人劝别人,类似:“想想积极的东西,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就会变好。”之类的话语。出发点是心善的,但说法有点问题。 从作者罗伯特·纳伯格(法国知名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心理分析师、家庭治疗师,目前在巴黎和瑞士执业。)解释的角度来看:不是人要找到生命的意义才能活下去,而是“当一个人拥有存在感时,生命的意义自然会显现。”人有了存在感,自然觉得身边的一切有意义。当然,对于心理健康的普通人来说,我们可能对“存在感”这个东西不太敏感。“存在感”往往是缺失时,才意识到它的存在。作者说,“感知自我存在不是一种生理本能,而是一个建构的过程。”这本书,就是从理论和具体方法描述“如何建构存在感的”。 这本书不难读,对于包括抑郁症在内的很多心理问题来说,它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我不太清楚。但对于普通人来说,读完之后也许再遇到类似朋友的“求助信号”,就不会茫然无措于“他这是怎么了”。
00:00 / 02: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2: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这本书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自助书,而是反映了个体生命对危机的应为式,共有烈的个巴和创造性。这本书能够带给人们希望,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卫报》(The Guardian) · 这本关于抑郁症的书是如此温柔、坦诚、鼓舞人心。--《星期日快报》(Sunday Express) 马特的作品体现了对人类处境的悲悯,无论是其光明的一面还是黑暗的一面。 -﹣尼尔·盖曼(Neil Gaiman),著名幻想小说家我认为这是一部小巧而伟大的作品,它甚至可能救活几条人命。 -﹣乔安娜 林莉(Joanna Lumley) ,英国著名女演员把难以启齿的敏感话题从黑暗中解放出来,并照以光亮。---麦克·帕林(Michael Palin),英国喜剧演员 这本书,曾让无数读者感到深刻的共鸣 这书看三十秒就不得不停顿,不断产生一种非常强的共情感,强到无能为力又无所适从,可能它给人"活下去的力量"这一感觉,唯一的原因就是意识到世界上有人和自己一样。 我曾经活过我现在也将一直活着虽然不能和你握手言和但是请你相信我们是失落的星辰 却仍然有着些许光芒而伤口 正是这些光芒可以进来的地方 很温暖很温暖的书,没经历过的人不会懂,当有一个作者,说出你所有的感觉,并告诉你,一切都会好起来,那我选择相信他。 这不是什么科普教育心理知识书籍 而是一本赤裸裸的抑郁症患者日记式的散文疗愈 文字特别精彩 翻译也很榛了解抑郁症或者其他一切关于情绪障碍的内心真相 是每一个现代人都值得去做的事 强推!!! 书写走出痛苦痛苦
00:00 / 00: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0: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1: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
00:00 / 01: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1: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2: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2: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0: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9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