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铸玉华:商朝战神亚长墓中惊世玉刀之谜 这是三千多年前的一件异常精美的珍宝,它的主人更是商朝的一代战神。首都博物馆“看见殷商”特展之十四,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下辖的安阳殷墟博物馆珍藏的“凤纹玉刀”。 今年的五一期间,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内,游客们争相与一只青铜右手的模型击掌握手。这只源自商代将军亚长墓的青铜手形器,因造型奇特成为了“网红”。而现在,在首都博物馆“看见殷商”特展的展柜深处,一件纹饰繁复的玉刀更是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围观,——它不仅是商朝的一代战神亚长赫赫军权的象征,更暗藏着一个异乡武将的悲壮人生。 2000年的12月,河南安阳花园庄村的农田中,一伙盗墓贼的洛阳铲惊醒了一个沉睡了三千年的秘密。村民发现后火速上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立即展开了抢救性的发掘。当这座编号为“花东M54号”的墓葬被揭开时,连见多识广的考古学家都为之震撼:577件随葬品密布墓室,从青铜重器到玉器,规模仅次于传奇的妇好墓,位列殷墟出土文物数量的第二。 更罕见的是,墓主人的遗骨竟然留存完好——这是殷墟遗址首次发现保存有墓主人遗骨的高等级贵族墓葬。墓中青铜器上反复出现的“亚长”铭文,最终锁定了主人的身份:“亚”为商朝高级武官的称谓,“长”为其家族的姓氏。这位将军墓的现身,一举填补了商王祖庚和祖甲时期高等级贵族墓葬的空白。#文物 #博物馆 #国宝 #历史文物 #文脉里的中国
00:00 / 04: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98
亚长牛尊:青铜时代的密码与商朝野性崇拜之谜 这又是一件重量级的国之重器,首都博物馆“看见殷商”特展之五,殷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商代的青铜“牛尊”。 从盗墓惊魂到千年的荣耀,今天我们一同揭开这件商代青铜器顶流的前世今生。 2000年的寒冬,安阳殷墟宫殿区以南的麦田里,一场深夜中的盗墓行动惊动了历史的长河。当地村民发现可疑的身影后,迅速上报了考古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安阳工作队火速行动,顶着零下十几度的严寒和大雪,连夜搭建工棚和轮班看守,随即展开了抢救性的发掘工作。 这座编号为“花东M54”的商代高等级贵族墓葬,墓口长达5米、深逾7米,随葬品多达577件,其中青铜礼器265件。在清理过程中,一件造型奇特的青铜器逐渐显露出了真容——当考古人员用冻僵的双手捧起它时,现场的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这是一尊前所未见的牛形青铜器!它,便是如今殷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亚长牛尊。 你以为它只是一件普通的酒器吗?不!它的主人亚长,竟是一位身经百战、最终血染沙场的商代大将军!而牛尊本身的“憨萌”外表下,更隐藏着殷商人对野性力量的敬畏密码。 其通长40厘米,带盖高22.5厘米,腰围52.5厘米,重7.1公斤。前伸的牛头双目圆睁,扁三棱状的牛角向后弯曲,四足粗短如柱,臀部下垂,短尾的末端呈纺锤形,浑圆饱满的腹部仿佛能听见远古的呼吸。更令人惊叹的是,牛身竟然遍布着20余种动物的纹饰,牛眼的两侧装饰有虎纹,下颌处点缀鱼纹,耳下垂装饰凤鸟纹,腹部两侧各有一只匍匐的猛虎,虎尾卷曲至牛臀处,周身还点缀着夔龙、凤鸟、大象等神性的动物,堪称是“青铜版的动物世界”。 牛尊背部的长方形铜盖揭开后,可见中空的腹腔实为盛酒器。但商代的青铜器绝非只是实用工具这般简单!牛脖下及器盖内的“亚长”二字铭文,揭示了它的核心使命——“亚”为武官的称谓,“长”是家族姓氏,这件器物既是墓主人身份的象征,更是祭祀时沟通天地的媒介。 #亚长牛尊 #殷墟 #考古发现 #历史文物 #文脉里的中国
00:00 / 04: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9
00:00 / 02: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98
00:00 / 03: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05
00:00 / 04: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
00:00 / 01: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