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1: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5
00:00 / 10: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1
00:00 / 28: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85
00:00 / 03: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8: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5: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14
嘉佳1周前
《礼·礼记·玉藻》 《礼记·玉藻》是《礼记》中的一篇,主要记载了古代贵族(尤其是君主和士大夫)在服饰、仪容、举止等方面的礼仪规范。篇名“玉藻”取自天子冠冕前后悬挂的玉串,象征文采与威仪。全文通过描述服饰制度、言行礼节,体现了儒家对礼法秩序和道德修养的重视。 以下是《玉藻》的核心内容概览: 一、服饰制度 冠冕 天子冕冠有“十二旒”(玉串),诸侯九旒,上大夫七旒,下大夫五旒,士三旒,体现等级差异。 不同场合需佩戴不同的冠,如祭祀戴“冕”,日常戴“玄冠”。 衣物与配饰 贵族衣着需符合“衣正色,裳间色”(上衣用纯色,下裳用杂色)。 佩玉规制严格:“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玉的碰撞声需与步调协调。 腰带、笏板(手板)、鞋履等均有等级区分,如大夫用竹笏,士用象牙笏。 二、仪容与举止 姿态要求 “足容重”(步履稳重)、“手容恭”(手势恭敬)、“目容端”(目光端正)、“口容止”(言语谨慎)。 站立时身体微俯,行走时衣袖不摇,坐时膝盖并拢。 言行规范 在朝堂上,“言不高,声不疾”,需保持庄重。 视看、倾听、言语皆须合乎礼度,如“天子视不上于袷(领口),不下于带”。 三、生活礼节 饮食之礼 用餐时“食不至噎,饮不至渴”,忌狼吞虎咽。 君主赐食需依礼谢恩,不同等级所用餐具(如鼎、豆)数量不同。 居处与出行 居室陈设、车马仪仗均按等级划分,如“天子居牖下,诸侯居序内”。 出行时,“车驱而驺”(车速需平稳),符合身份威仪。 四、礼的象征意义 《玉藻》强调外在服饰与举止是内在德行的体现。例如: 玉象征君子之德:“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智也。” 仪容规范培养“敬”与“慎”,如“执龟玉,举前曳踵,蹜蹜如也”(持宝物时步态谨慎)。 核心思想 《玉藻》通过细致的行为规范,构建了一套视觉化的等级秩序,旨在: 明尊卑:服饰仪节区分社会等级,维护宗法制度。 修身心:外在约束内化为道德修养,达成“礼以修身”。 彰王道:天子的威仪通过礼制展现,强化政权合法性。 延伸思考 《玉藻》与《周礼》《仪礼》共同构成古代礼学体系,对后世宫廷礼仪、服饰文化影响深远。 文中细节反映了先秦贵族生活的真实图景,是研究古代社会史的重要文献。
00:00 / 01: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9: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