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9
00:00 / 01: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3
00:00 / 02: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87
00:00 / 00: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清心@2年前
史上经典的10首《西江月》词 苏轼、辛弃疾、杨慎谁能夺得榜首? (驶向一江秋&百度动态) “西江月”原为唐教坊曲名,后成为词牌名,又名“白蘋香”、“步虚词”、“江月令”等,据传“西江月”得名自李白的名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西江月词牌正体双调五十字,上下阕各四句,两平韵一仄韵。除了押韵和平仄外,西江月词牌一般要求上下阙的前两句对仗,这也是西江月区别于其他词牌之处。 自古至今西江月词牌深受词人的喜爱,产生的佳作众多,那其中水平最高的是哪10首?本文就对这10首西江月佳作进行解读和排名,目的是分享好词给大家欣赏。 第10首 北宋司马光的《西江月 宝髻松松挽就》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这是司马光写的最精彩的一首词,是一首直抒胸臆写情之作。此词上阕写恋人和周边环境,营造出惝恍飘忽,扑朔迷离的意境;下阕写主人公的感受,雅而不俗,真心流露,尾句以景代情,韵味悠扬。 此词用语自然、流畅,毫无刻意雕琢的痕迹,给人以真情实感。 第9名 南宋刘辰翁的《西江月 新秋写兴》 天上低昂似旧,人间儿女成狂。夜来处处试新妆,却是人间天上。 不觉新凉似水,相思两鬓如霜。梦从海底跨枯桑,阅尽银河风浪。 这首词作于南宋灭亡后,是刘辰翁在七夕节追忆旧国之作。此词上阕写七夕热恋之情,下阕写时光流逝、人老国亡,通过鲜明的对比,寄寓故国之思。 全词用语凄婉,含蓄慰藉,发人深思,饱含世事沧桑之情。 第8名 北宋苏轼的《西江月 平山堂》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平山堂”位于扬州西北的大明寺侧,乃欧阳修知扬州时所建。欧阳修是苏轼的恩师,对苏轼一生影响巨大,此词中的“老仙翁”、“文章太守”都是指欧阳修。 苏轼曾三次到扬州平山堂,当他第三次来平生堂时,恩师欧阳修已经仙逝,而堂上仍留有欧阳修遒劲笔迹,苏轼触景生情,写下这首《西江月》,缅怀恩师,同时抚今追昔,蕴含人生感慨。 全词用笔凝重,意脉不断,浑然一体,情真意切,满含苏轼对恩师的缅怀之情。 第7名 南宋张孝祥的《西江月 阻风山峰下》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00:00 / 09: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2: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6
00:00 / 00: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5: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9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
00:00 / 02: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24
00:00 / 03: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星子1周前
#原创诗词#原创文字#《雪润梅娇》词牌格式与对仗: 正体:上下片各三句,前两句为叠句,后三句为三五句式,且上下片对应位置意象形成对仗。 上片“径”对下片“风”(空间对动态),“霜”对“絮(雪)”(冷色对柔态); “雪落青丝”对“笑靥红如”(雪景对人情),“眸中碎月光”对“梅蕊香”(视觉对嗅觉),工整又不失灵动。 二、意象与意境 起笔:以景铺境 “一径霜,满径霜”用叠句渲染冬日深寒的氛围,“径”点明场景是户外雪路,“满”字强化了雪天的苍茫感,为后文的“暖”做反衬。 承转:融景入情 “雪落青丝裹暖裳”将雪(景)与人物(青丝、暖裳)结合,“落”“裹”两个动词既写雪的轻盈,又暗衬两人相拥的亲密;“眸中碎月光”则把雪光映在眼底的画面,转化为温柔的情愫,让冷景有了暖意。 收束:以情点题 下片“风轻扬,絮轻扬”以“絮”代雪,柔化了冬的冷硬;“笑靥红如梅蕊香”是核心妙笔——将人的笑容比作雪中红梅,既呼应题目“梅雪”,又把人的明艳与梅的娇美合二为一;末句“相依岁序长”则点出“恋”的内核,把当下的相拥延伸为岁月的相守,让小令的情绪从“此刻的甜”落到“长久的暖”。 三、情感内核 全词以“梅”喻人、以“雪”衬境,是“以物比情、景情交融”的写法。 #原创诗词
00:00 / 00: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