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
00:00 / 04: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2: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8
00:00 / 01: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
00:00 / 03: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46
00:00 / 01: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
00:00 / 01: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2
无时无刻的关系和联系 诗的名字:行进 诗的作者:龚姝 #诗人龚姝 #龚姝 #读诗 #讲宇宙 今天来读一首诗的一部分,名字叫做《行进》,诗人龚姝。 关于鸟鸣。 鸟为什么而鸣?如果只是愉悦它不是必须的。因为快乐有很多种表达形式,而不是这一种。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振翅的时候它会为自己而鸣,因为这是力量的美学象征,是每次飞翔的征程的基本操作。所以自己的身份认同是鸟鸣的核心部分,这是一种常态。 在宇宙中,有没有可能这样的常规存在都无法证明?这种形式化的存在方式是很普通的,但是频率或者振幅的多少不能代表个体的完整存在。这种更为基础的存在方式,在这上面构建的存在,才是我们所理解的存在。 于是诗人接下来探讨了自己的身份认同,超越了物质的存在形式。 关于命运。 命运,形式化证明的重复过程。不对,究其一生只有一条路可以选择。但是这个过程是无限的,每个阶段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每个选择都是一个新的方向。这便是命运的本质。 坠下、温度、可以、闪避、多来几次、明白、你、掌心、一切、温度、之外、你 可以看到重复出现的温度、一切、之外、你,这是一种循环的存在方式。是形式化了,但是不同时刻的认同出现了,重复开始了,生命开始出现了,你我的宿命本质在其中。 关于我,即是你。 我即是你这种身份认同是怎样发生的?诗人无法确认抑或是压抑的提醒。这里可以看出,诗人分裂的自我认知,如果命运的形式化证明出现了不同形式的存在,这样的提问是不存在的。 这就是全部吗?自我可以出现重复的,那就是通过关系和联系沟通,这种宇宙间常规的存在方式。更为宏大的存在,是通过关系和联系沟通,这种存在方式,才是我们所理解的存在。 也就是说我与你的关系唯一,我们的联系产生了 complete connection 完整(完全)链接,这是一种无限而共通的存在方式。这也许就能解释诗人这段最后的掷地有声呐喊。 而这个链接和关系只要发生在单方面就能产生完整的存在方式。就像是经典的语录我爱你与你无关,爱到极致了就会得到终结的答案,我爱你,无时无刻发生关系和联系,无时无刻都遇见。 通过读这首诗这部分,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和诗的精力充沛,推荐读读。 这首诗可以说诗人的一个闪光点。 可以通过搜索诗的内容来读到这首诗的完整版。
00:00 / 04: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4:02: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4:05: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4:14: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2: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91
@清心@3天前
【冬 令 六 节 气 古 诗 六 首】 写尽岁末的暖意与从容,治愈又动人,值得细细品味 @3分钟话诗词&(2025-11-17 福建) 冬令时节,从立冬的初寒到大寒的凛冽,时光踩着节气的刻度缓缓前行。它没有春日的繁花似锦,不及秋日的天高气爽,却以一份沉静的姿态,收纳岁月的余温,承载着古人对时光的感知与对生活的热忱。历代诗人将冬令节气的景致与心境凝于笔端,化作动人诗篇 —— 不是一味的苦寒,而是藏着添衣的细碎、煮茶的闲适、团圆的温情,还有待春的希冀。让我们循着这些诗句,品味冬令六节气里的诗意与温暖,在岁末的时光里,寻得一份治愈的力量。 01 立冬・明・王稚登《立冬》 —— 寒来添衣,岁岁安暖 《立 冬》王稚登(明)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 一点寒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版本依据:《明诗综》卷五十四,清・朱彝尊编选) 明代文学家王稚登的这首《立冬》,没有浓墨重彩,却写尽了立冬时节的细腻感知。秋风卷走庭院里最后的枯枝,黄叶与丹枫在眼前飘落,诗人在客居的时光里,悄然迎来了立冬。案头一盏寒灯摇曳,窗外半轮明月清冷,一夜之间,寒意便浓了几分 —— 这是立冬最真实的模样:不是骤寒,而是 “寒较昨宵多” 的渐变,像时光悄悄递来的提醒。 如今我们过立冬,早已不必像古人那样在客途里感寒,却依然会循着这份细腻:翻出衣柜里的厚外套,给暖气阀拧开半圈,傍晚回家时买一袋热乎乎的糖炒栗子。诗里的 “寒灯”,成了我们客厅里暖黄的灯光;诗里的 “客里过”,化作给远方家人发的一句 “天冷添衣”。立冬的意义,从来不是寒冷的开始,而是学会在渐寒里,为自己和在乎的人寻一份安暖。 02 小雪・清・吴嘉纪《小雪》 —— 静谧时光,慢品生活 《小 雪》吴嘉纪(清) 霏霏漠漠向窗斜,寒入疏篱有几家。 村北村南人迹断,山前山后鸟声哗。 (版本依据:《清诗别裁集》卷十一,清・沈德潜编选) 清代诗人吴嘉纪笔下的小雪,是一幅素净的水墨小品。雪花霏霏扬扬,斜斜落在窗棂上,寒意透过稀疏的篱笆,渗进村里的寻常人家。村南村北的小路上没了行人踪迹,可山前山后的树林里,却传来鸟儿清脆的鸣叫 —— 静与动的交织,让小雪天多了几分生动的闲趣。 现在的小雪天,我们也爱这份静谧:窗外雪花飘落时,泡一壶热茶,翻一本没看完的书,听着暖气片里水流的轻响,偶尔抬头看楼下的孩子追着雪花跑。诗里的 “人迹断”,是我们主动放
00:00 / 09: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1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