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庞先德1月前
中秋夜思 中秋时节盼团圆, 天南海北各风烟。 故径重循门难叩, 物是人非不从前。 何时聚首话婵娟 , 夜空茫茫恨绵绵。 解析如下: 这首诗以中秋团圆为情感锚点,将思乡念亲的愁绪与遭遇霸凌的愤懑交织,借景抒情,层层递进地展现了背井离乡的复杂心境。 1. 起:以节起兴,点出核心怅惘 “中秋时节盼团圆,天南海北各风烟” 开篇紧扣“中秋”这一象征团圆的节日,“盼团圆”直接点明内心最迫切的渴望,是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节日情结。但“天南海北各风烟”立刻打破这份期盼——“风烟”既指路途遥远、山水阻隔,也暗喻家人分散各地的漂泊处境,一“盼”一“隔”,形成强烈反差,奠定全诗伤感的基调。 2. 承:故地回归,写尽物是人非 “故径重循门难叩,物是人非不从前” 顺着思乡之情,笔触转向具体的故园场景。“故径重循”是对对家乡的熟悉与眷恋,而“门难叩”则写出现实的阻隔:我一生谋求事业,创造财富,建设家园,积德行善 ,却敌不过阴谋与算计,黑恶与霸权,结果落得个倾家荡产 颠沛流离 ,回乡而无家可归。这一细节将“寻而不得”的无奈具象化。“物是人非不从前”是对眼前景象的叹息,与白居易“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的今昔对比异曲同工,在中秋的背景下更显人世沧桑。 3. 转:追溯过往,叠加怨恨愁思 “何时聚首话婵娟,夜空茫茫恨绵绵” 独自走在大街上,乌云蔽月。 前句由景及情,转向对未来的追问。“婵娟”在古诗中常代指明月,“话婵娟”即共赏明月、闲话家常,呼应开篇的“盼团圆”,将思念化为具体的期盼。后句“夜空茫茫”以广阔而寂寥的夜景烘托心境,“恨绵绵”则直接点出怨恨的情绪——这份“恨”既源于霸凌迫离的不公,也源于团圆无期的愁苦,让情感深度进一步叠加。 全诗从节日期盼到空间阻隔,从故园变迁到过往创伤,最终落脚于无尽的思念与愤懑,将我个人遭遇融入中秋的文化语境中,情感真挚而沉重!
00:00 / 02: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4
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7
00:00 / 01: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0
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6